要聞港聞

龍七公:增建五鐵一站 慎防超支超時

特區政府在本周三發表的新一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藉着配合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前海改革方案,確立港深「雙城三圈」的發展概念,以及善用現有的7個跨境陸路口岸,將新界北部6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舊發展區加以整合及擴容。有關計劃除了能夠提供大量住屋及創科等產業用地,更為特區的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讓香港盡享國家發展的紅利,筆者對此深表支持,並希望可以加快落實。
對於有地區人士擔心,上述發展會加劇新界北部現有的交通問題,報告提出以「運輸基建先行」原則,以鐵路作為運輸系統的主要骨幹,來帶動「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當中包括5個擬議的新鐵路項目,包括連接洪水橋/厦村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將北環綫向北伸延至落馬洲河套區及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將東鐵綫伸延至深圳羅湖及在現有羅湖站與上水站之間加建車站、將北環綫向東伸延至接駁羅湖、文錦渡與香園圍一帶,以及探討在尖鼻咀、白泥至流浮山地區興建自動捷運系統。
然而,連同報告提出在東鐵綫增建科學園/白石角站,以及現正由港鐵進行詳細設計的東涌綫延綫、屯門南延綫及北環綫主體路段,合計可能要同時推展9個新鐵路項目。如果將新增的「五鐵一站」又全數交給單一機構負責,對有關項目、對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對政府、納稅人,以至對有關機構本身,是否最有效和有利的安排呢?如何避免過去幾年因同時推展多個大型鐵路項目,而出現的工程超時、超支及質量問題呢?
不應忽略道路建設
此外,香港作為一個人煙稠密、高度發展的城市,推展以鐵路為主的集體運輸系統實屬合理,但是政府亦不應過分「重鐵路、輕道路」,以致忽略了鐵路以外的公共交通服務和道路建設,令市民沒有選擇。
香港近十年增建的行車路面,相對於同期的經濟、人口、車輛及鐵路路軌增長,明顯偏低,造成日益嚴重的塞車及違泊問題,亦間接導致巴士、小巴及渡輪等公交機構經常出現虧蝕,繼而要求加價或由公帑補償的問題。《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對香港未來的道路網絡規劃建設幾乎隻字不提,難免會令人憂慮。
對於有人質疑,在「北部都會區」增建「五鐵一站」的錢從何而來?筆者對此反而不太擔心,因為政府在吸取高鐵與沙中綫項目的教訓後,已經表明會盡量沿用過往的物業發展權模式來推展新的鐵路項目。政府更應該研究將這種「以地養鐵」模式擴展至其他公交服務,例如在將來「北部都會區」的大型交通交匯處,是否也能做到「一地多用」,利用上蓋發展來增加收益,補貼乘客,從而達致多贏方案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