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拓土須有大局觀 更重執行與決心

林鄭之志大矣,林鄭能力是否足夠?現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昨日發表,一如吹風所料,拓土建屋成為整份報告的主軸,林鄭信誓旦旦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大計,豪言能容納250萬人口居住,並增設多條鐵路線配合,將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整幅藍圖無疑非常宏大,一旦落實無疑必有一番新氣象,但最關鍵恰恰是如何落實與執行,而此兩者都是港府最欠缺。林鄭承認大部分計劃都是願景,連時間表都未有,遑論有樓可住、有鐵路落成。
發展北部 工程浩大
《施政報告》估算30年間本港欠缺3,000公頃土地,「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將提供解決辦法,包括涵蓋天水圍、元朗、北區的已發展地區,還有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新田/落馬洲及新界北新市鎮等,已規劃的6個新發展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令整個都會區住宅增至最多約92萬個。此外,都會區提供約65萬個職位,設5個鐵路項目配合,新田/落馬洲會構建科技城。北環綫將由古洞站向北發展,經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同時向東延伸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至粉嶺。現有的東鐵綫就建議伸延過境至深圳一方的羅湖並建新站,設「一地兩檢」口岸;洪水橋一帶就發展成現代服務業中心,考慮興建港深西部鐵路連接至深圳前海。
毫無疑問,將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增建鐵路網絡接駁至深圳以至大灣區,方向正確。皆因香港發展已到瓶頸,房屋供應不足、產業結構單調令社會矛盾愈演愈烈,惟有配合國家大局方能有所作為。新界北毗鄰深圳,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價值,而且正如本報一直指出,新界有大量棕地和農地養在深閨人未識,用來建屋將可解決許多房屋問題,只要全盤規劃並配合鐵路基建,將來必可成為另一個創科金融中心。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府對於東方良策聽不入耳,不是丟空土地養蚊,就是任由鄉紳土豪霸地違規發展,本報早前揭發元朗厦村驚現多個8、9層樓高的垃圾山正是土地被亂用的冰山一角。
如今林鄭終於「瞓醒」,擺出大展拳腳的姿態急起直追,未嘗不是昨非今是的省悟。問題是,其任期已到尾聲,而上述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僅前期工作已包括公眾諮詢、土地勘探、收地賠償等等,以港府慣性拖拉,要耗費多少年才完成可想而知,何況還要解決財政問題。單是一條沙中綫,早於20世紀中已經提出,但直至1998年才正式公布計劃,時至今日仍未整條開通,當中不僅延誤超支至近千億元,更爆出連串偷工減料醜聞。興建一個鐵路項目尚且曠日持久,「北部都會區」涉及的土地更廣、持份者更多、工程更浩大,林鄭卻連詳細的時間表也欠奉,如何排除阻力更是語焉不詳,加上耗資動輒上萬億元的「明日大嶼」堅持如期展開,即使港府坐擁金山銀山,也難有能力同時兼顧兩項宏圖大計。
畫餅充飢 落實無期
更重要的是,上述大計無助即時解決房屋問題,意味公屋輪候冊繼續大排長龍,逾20萬劏房戶依然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反而地產市場即時有反應,部分新界北區業主隨即坐地起價,炒熱樓市。別看《施政報告》交代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量稍為增加,又宣布重建西環邨及馬頭圍邨,以及增加過渡性房屋。但所謂增加公屋供應,頂多只有三分之一能在首5年落成,聊勝於無。這就難怪關注團體批評《施政報告》並無關顧基層,一味畫餅充飢,卻對眼前困境置之不理,這樣一份《施政報告》是否合格,市民心中有數。至於林鄭提出將多個政策局重組,運房局將分拆,並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本報早有同類建議,林鄭此舉只是應有之義,並無新意。
實際上,東方提出多幅拓土建屋藍圖,只要港府實行拿來主義,即可一解眼前土地不足的燃眉之急。例如「船灣淡水湖發展藍圖」可提供360公頃至1,200多公頃土地,當局可興建大壩接駁船灣和馬屎洲,更可發展單軌列車接駁大埔,建屋的同時又可發展高增值的環保休閒旅遊,何樂而不為。
此外,當局與其零敲碎打重建個別公屋,不如大刀闊斧為整個舊區進行重建,東方早獻藍圖「紅利誘重建 麗港城式規劃」,提倡全盤規劃,公私營合作再建另一個麗港城。港英時期做得到,港人治港做不到,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
西諺說,縱有無限計劃,若不實行,也和談天無異。林鄭有連任壓力,亟力爭取表現不難理解,提出「北部都會區」亦有針對性,但過去歷任特首,有哪一位不是將拓土建屋視為施政重中之重?有哪一位不是將美好願景吹得天花亂墜?但又有哪一位能夠落實執行?「如何執行」這四個大字,正正是所有市民對林鄭政府的大哉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