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想效法硅谷 卻輕視培訓 拓新田科技城乏配套

《施政報告》提出撥出額外用地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施政報告》提出撥出額外用地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施政報告》提出撥出額外用地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250公頃土地 配合深圳發展 推動生命健康研究
因應內地「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施政報告》提出按《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加上其他措施中的用地,將合共提供約250公頃的額外用地作創科發展,更會在有關用地中發展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政府形容有關用地加上深圳創新科技區,相信可與硅谷媲美,惟有業界人士質疑有關政策只側重基建發展,忽略本地人才培訓及資助等配套支援。
為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消息人士透露有關土地分布分別為新田科技城涉57公頃、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東南面佔70公頃用地、落馬洲管制區佔20公頃土地,以及香港科學園擴建及馬料水填海工程中涉88公頃土地。據悉,在流浮山中的5公頃土地,將設可媲美數碼港的地標性創科設施。
預留土地供港大中大擴充
政府亦會為香港大學於薄扶林預留4公頃「綠化地帶」土地,建科技研發大樓;支持香港中文大學在中大醫院附近2.5公頃土地,設研究設施及擴充中大醫院。至於有關發展先進製造業中心方面,將交由科技園研究,現未知安置地點。
另外,在推動科研方面,《施政報告》亦建議在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內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 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以「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16所與生命健康相關的實驗室,當中包括本地大學,外國知名研發機構,組成實驗室,甚至包括有內地11個經濟體系的機構,以及另有8所與生命健康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包括本地大學成立以及質素好的實驗室為基礎。
至於開支方面,據悉,前者有關「InnoHK」的資金以億元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方面政府則有恒常開支,初步運作毋須額外撥款。未來將就部分機構的搬遷,設立費用等方面,再檢視會否需要加大資金。而佔地87公頃的港深創科園,消息人士指該區全面發展後,總平面面積達到120萬平方米,惟全部用地不但是用於「InnoLife」發展,未來或有其他用途。
業界嘆未提真正資助計劃
對於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相關創科基建發展是中期計劃,難以即時落實,又認為建議中只偏重基建,未有提出真正支援創新及科技發展的配套及資助計劃。他續指,業界多年來促政府加強培訓創科人才,惟《施政報告》未有着墨,加上在疫情下各地未能通關,憂減低海外人才來港發展意欲。他期望政府未來可提出更多措施支持業界,着重本地培訓。
議員葛珮帆則認為,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好消息,惟現時是「大門開咗、小門未開」,期望可促進更多創科企業成立,再到大灣區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