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管制即棄餐具 追上環保潮流

大約數月前,環境保護署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分階段引入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的措施。然而,有餐廳經營者擔心當局的規定模糊,當日後措施落實時會誤墮法網。就此,當局理應多花時間做好宣傳工作,勿讓政策成為擾民的措施。
疫情之下 外賣急增
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市民經歷過全日禁堂食、晚市禁堂食等防疫限制,亦曾成為控制疫情的重大里程碑。故此,不論自取或叫喚外賣的數字均急劇上升,增加即棄餐具的消耗量。有時候,走過人流較多的街頭垃圾桶,會發覺被丟棄的餐具飯盒較疫情前為多,不得不喚醒市民對相關問題的關注。
諮詢文件建議,希望在第一階段就全面取締發泡膠的食物容器,原因在於其回收價值相對較低,亦對生態各方面的影響有一定的風險。發泡膠佔全港現時的即棄餐具約兩成,其成分超過九成是空氣,只存有小量的塑膠成品,一般回收商無意對其進行回收。然而,發泡膠一旦被棄置,就有機會破碎而流入海洋或泥土,造成難以徹底清除的局面。就此,當局認為在批發及零售餐飲行業中,取締發泡膠是重中之重的舉措。
至於其他即棄的餐具,當局大致分為八大類,其中飲管、攪拌棒、進食用具及碟,會在第一階段禁止向堂食及外賣顧客提供,而杯、杯蓋、食物容器及食物容器蓋,則會容許外賣顧客領取,直至第二階段才會全面禁塑。當局同時指出,市場隨時間會有新的替代品,而在大規模生產及訂購的條件下,相關的成本亦會因而降低。
然而,有環保團體指出,若然只是改用其他替代品,將是一個更不環保的做法,因為使用替代塑膠的即棄餐具,往往需要更高的生態成本。舉例來說,即使紙造食物容器能夠降解,但生產時所需要的食水及材料,可能與生產塑膠餐具相若。
就此,環保團體建議大力推廣租用餐具的模式,讓顧客租借可清洗及再用的餐具,並提供合適的地點作為回收之用。當然,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宣傳減少即棄餐具,使市民養成自備餐盒及餐具的習慣,從源頭減少不必要的廢物。於此,政府應及早準備在疫情過後,大力向市民推廣相關的理念。
另外,部分餐飲業人士亦憂慮措施指引不足,對塑膠或替代品的定義未能充分了解,繼而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想起數年前,當局實施進一步的膠袋徵費時,許多店主對可豁免的情況只是一知半解。有報道甚至指出,由於法例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官員需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向負責審議的議員解釋不同的情景。
由此可見,政府當年的宣傳未能簡單「入屋」,而未來管制即棄餐具時又會否出現類似情況,真的尚不知道。至少,現在行政立法關係順暢,政府已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也是時候認真把政策做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