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兩成年輕醫生有抑鬱
工作量高無得抖 過勞身心俱疲
醫生這個職業一向予人高薪厚職的感覺,但繁重的工作壓力亦較一般打工仔大。一項調查發現,超過70%受訪本地年輕醫生出現工作過度勞累的情況,更有21%出現抑鬱徵狀。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表示,醫生能保持身心健康,對維持健康的醫護團隊及確保優質醫療服務至為重要,將推出一系列措施,促進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
世界衞生組織(WHO)已確認,過度勞累是一種職業病。醫專年青院士分會前主席關日康醫生領導的團隊,於2019年上半年訪問514名年輕醫生,他們均是於近10年完成專科培訓的年青院士,及正接受專科培訓的學員,了解其過度勞累、心理與生理健康狀況。
能醫不自醫 逃避治療
研究發現,72.6%受訪的醫生出現過度勞累;70.6%醫生出現與工作相關的過勞;55.4%醫生稱過勞與病人有關。當中分別有28%受訪醫生表示,對現時的工作崗位感到不滿,亦有21%醫生出現抑鬱徵狀,關日康更稱,部分有抑鬱徵狀的醫生曾有自殺傾向。
醫專主席梁嘉傑教授表示,醫生的個人身心健康對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尤其重要,更與病人安全息息相關,並指本地醫生過勞或與工時長、工作量高、病人知識和期望增加等因素有關,惟醫生往往「能醫不自醫」,甚至逃避治療,情況令人憂慮。
年青院士分會主席張源津醫生身受同感。他表示每天都希望治療更多的病人,又希望保持醫療質素、工作環境的人際關係,令工作「似打仗一樣」,使他容易過度疲累。而他感受最深的,更是因工作的繁忙使他「無心情」做工作以外的事,包括他們常提醒病人要多做的運動。
張認為,醫生均要爭取「休息」,並指不只是放假在家睡覺,更是尋找其他興趣,「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他又認為,醫生需調整心態,明白醫生都是人,能力始終有限,即使想解決所有問題,但部分情況是系統問題,並非人能解決,需要接受現實,不要勉強。
醫專發起《身心健康約章》
醫專以「ASAP」,包括認知關注(Awareness)、自助(Self-care)、求助(Ask for help)及推廣身心健康(Promotion of well-beings),鼓勵醫護人員及早了解及預防壓力及過度勞累,亦發起《身心健康約章》,推出一系列短期及長期措施,包括提供保持身心和社交健康的資訊,並舉辦精神健康有關的培訓及文娛活動,促進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