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保育不力 中華白海豚減半

鄉郊違例活動包括非法傾倒建築廢料及填塘。 鄉郊違例活動包括非法傾倒建築廢料及填塘。
鄉郊違例活動包括非法傾倒建築廢料及填塘。
非法開發規管不足 生物多樣性不達標
過去10年港府大興土木進行多項工程,但補償政策成效不大,令瀕危物種數量大減,機構促政府重視保育問題。香港觀鳥會發表《香港生物多樣性與保育之10年回顧》,比較201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20個標準,發現現時香港只有6個部分達標,批評政府未有把生物多樣性保育主流化、對非法開發生態資源的法律規管不足、及未能在開發土地資源前處理補償及保育計劃,令過去10年間中華白海豚的數量銳減一半,水鳥數量及牛背鷺的巢數亦大幅減少。
香港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表示,在過去10年香港在保育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面積仍佔總土地面積約40%,而規劃署近年收到的鄉郊違例活動投訴大幅上升,可見香港人對自然保育和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增加。另外,政府亦有針對各種目標物種或分類群的持續監測計劃,並提供資金用於自然保育、可持續農業和漁業,以及可持續發展。
受填海工程違例活動影響
但胡明川直言,政府仍有14個目標仍未達成,雖市民的保育意識增加,但生物多樣性需要多方的努力維護。政府已把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育納入規劃和發展的過程,但是無法有效保護具高生態價值的地方,例如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水域種群的數量過去10年間大減一半,相信最大的「元兇」是多項沿岸填海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橋等。
另外,胡稱現時政府的保育法例,無法防止違例活動,難以執法。例如在南大嶼一帶,如塘福和貝澳等地的不少珍貴濕地,便因政府一直沒法落實規劃管制而持續減少。她又提到,即使能成功阻止生態繼續被破壞,「破壞咗係返唔到轉頭」,如沙嶺的濕地早前被非法放置建築廢料,雖當局成功執法並進行修復,但即使該地重新出現植物,亦已失去相關生態功能。政府近年亦把農地視為土地來源之一,惟至今仍沒有就「農地優先區」訂立時間表,而農地數量下降,或是牛背鷺的繁殖種群減少三分之二的主因。
團體促訂立全面保育政策
機構建議,政府把生物多樣性保育納入香港發展進程,訂立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並借鏡內地落實生態紅線、生態安全和其他環境政策的經驗。
牛背鷺的繁殖種群大減。牛背鷺的繁殖種群大減。
牛背鷺的繁殖種群大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