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次輪消費券落袋 通脹蠶食效益

有市民近日發現有超市抬價。 有市民近日發現有超市抬價。
有市民近日發現有超市抬價。
船期失準 成本上漲 百物加價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航運大擠塞,供貨及運輸成本上漲催動通脹,更間接蠶食政府電子消費券刺激經濟的效益!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最新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總額高達286億元,按年大增11.9%,既連升第7個月,升幅更較7月的2.8%激增,主因是政府在8月發放首階段電子消費券計劃刺激了零售業,但不少消費者均指,多項民生物品近期靜悄悄加價,「超市冇咗減價貨品」、「加價變成常態」。零售業界看好今日發放的第二期電子消費券可刺激年底的消費市道,市民則希望當局加強監察民生用品價格。消費者委員會透露,自電子消費券推出後,迄今已接獲至少299宗相關投訴。
第二期消費券今日便會「落袋」,料為市場注入約126億元。近期不少市民發現民生用品悄悄加價,本報記者昨日到超市查看,發現其中一款麥芽酥餅價格驟變,上月中僅售11.3元,昨日已急增至17元,加幅高達50%。
超市抬價 加幅高達50%
市民陳小姐亦指,上周到超市買貨品,已察覺超市抬價,她觀察到牛肉等食品、家庭用品均有加價,而且加幅較明顯。不時到超市購物的黎先生亦指,消費券出台後,超市的促銷貨品及優惠較以往少,尤其紙巾等日常用品。
超市之外,食肆及個人服務店舖亦見加價現象,有餐飲業者指,近期部分舶來貨品供應失準,需以其他貨品代替,間接影響價格。本報向消費者委員會查詢近期的消費投訴,該會回覆指,截至上月29日,共接獲299宗與消費券相關的投訴,當中近半、即150宗涉及價格爭議;服務質素及延誤亦分別有57及42宗投訴。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數字,8月份通脹率雖僅1.2%,但該數據屬滯後統計。而不同零售業銷貨類別,均錄得大幅增長(見表),最高一類是鞋類、眼鏡店及服裝等,按年增幅最高達62.3%。政府發言人表示,受惠於消費券計劃的提振作用,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按年升幅明顯加快,對本地疫情維持穩定及勞工市場狀況改善有幫助,估計消費券計劃在今年餘下時間,應繼續有利於本地消費意欲。
零售數字較爆疫前下跌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則認為,今次零售表現的升幅屬預期之內,因對比2018年,即社會動盪及疫情爆發前的正常年份,零售數字仍下跌25%,市道遠遠稱不上已復甦。對於今日發放的第二期消費券,她認為,眼鏡、家具及珠寶鐘錶等行業,零售表現會較好,但因今次市民已有經驗,消費前會比較各商店的優惠,估計增長不及第一期多。
港府今日發放第二期消費券,料可刺激市民購物意欲。港府今日發放第二期消費券,料可刺激市民購物意欲。
港府今日發放第二期消費券,料可刺激市民購物意欲。
今年8月首五位銷貨額升幅最大零售類別今年8月首五位銷貨額升幅最大零售類別
今年8月首五位銷貨額升幅最大零售類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