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濁揚清:電影比你所知更深奧
有智庫日前公布港人對香港電影欣賞程度的調查,發現平均只有5.95分,有51.2%受訪者認為「劇情不吸引」,而視覺效果、拍攝/剪接手法欠佳等亦令人卻步。智庫代表趁機呼籲當局,應就修訂《電影檢查條例》中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或活動作出解說,增強投資者信心。這種論調比時下一些港產片還要滑稽惹笑。
投資者有無信心,取決於電影能否大賣,而港產片早在政府提出修例前已沒幾齣能大賣。藉修例來發表「創作空間是孕育文化藝術創作最重要元素,政府必須平衡業界與不同持份者的聲音,提供長期穩定的營商環境」,既唸口簧亦無視坊間早已就「香港電影已死」吵到不吵了的事實。
不僅香港電影,荷里活亦面臨創作力萎縮、頻繁炒冷飯的困境。蓋因現今世代缺乏生活,只有打機、發呆與人云亦云,沒有經歷,鮮少閱讀,遑論思考,又能憑甚麼去講故事?難道有人會認為荷里活創作空間被收窄嗎?抑或真相其實是新一代好逸惡勞,沉迷爆升的虛擬貨幣,提不起興趣藉創作去虛擬人生?
調查還提到合拍片不夠地道影響了觀眾入場意欲,但本地觀眾是否如此渴求本土題材?看看在港賣座的荷里活片有幾多套是香港題材,再說不遲。
香港不但電影人退步,觀眾的鑑賞力亦下降。近日一齣外語片,角色全無人物發展弧線,即人物由登場到散場,沒甚思想起伏,無誤入歧途、無覺悟前非,有的僅戲外一大堆「辱華」的花生。就連黑暴也有轉做污點證人,電影世界卻直路一條,而這種電影竟成了賣座冠軍,令人想起編劇理論大師Lajos Egri《編劇的藝術》中的「某些爛戲為何賣座?」香港有沒有為數足夠的文化藝術受眾,這才是創作空間能否發展的關鍵。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