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簡化程序一條龍 拆局重組增建屋

空穴來風,事必有因。最近,中央向本港發展商施壓,要求他們配合解決房屋問題的傳聞甚囂塵上,顯見房屋及土地供應不足,導致樓價高企,民生維艱,已驚動了北京。正如本報多次指出,香港房屋問題的癥結不是土地不足,而是港府有地不用,加上現行的審批程序冗長繁複,由生地變熟地往往耗時十年八載,在在加劇房屋問題惡化。要解開死結,除了港府必須利用現有的閒置土地廣建房屋外,最重要是設立專責部門簡化審批程序,即使做不到深圳「一條龍」審批,起碼也要做到「半條龍」節省時間。
東方獻策 倣效深圳
東方為民喉舌,急民所急,早前獻上第10幅施政藍圖,力促港府倣效深圳一站式處理規劃建築審批程序。眾所周知,目前發展商若有意發展新項目,必須經過發展局轄下多個部門審批,包括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手續繁複且有部分程序重疊,曠日持久,費時失事,即使擁有美好藍圖和覓到好地,也要「過五關斬六將」,冗長的審批過程將發展無限拖延。反觀深圳早已推出簡化審批程序,由一個專責部門提供規劃、發展、發牌等一條龍審批服務,加快發展進度,成績有目共睹。單是河套區,香港這邊仍是爛地一塊,同一河之隔那邊的高樓林立,不可同日而語。
深圳市政府早於2018年7月正式公布《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施工許可管理規定》和《深圳市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報建登記實施辦法》,提出精簡審批事項,政府投資項目方面減少31項、社會投資項目方面減少18項、明確審批事項清單、建立集中審批平台等改革措施。上述規定於去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社會和政府投資房屋建築項目,從進入網上審批系統到完成不動產登記審批,整個審批時限分別從45個工作日和97個工作日,大大縮短至30個和41個工作日。這就難怪深圳朝氣勃勃,發展一日千里,一躍而成高科技城市,早就不是回歸初期「香港後花園」的模樣。
很明顯,這樣的效率在香港是不可想像的。別說一個多月完成審批,要是香港能像深圳未改革前,最多97個工作日已完成審批,亦已「還得神落」,豈會落得今日發展龜行蝸步、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局面?
東方藍圖有的放矢,絕對有針對性,而且得到業界人士和議。地產界人士認同港府的審批程序必須簡化,尤其是城規會必須改組,將提高住宅供應量放在壓倒性的優勢位置,直指過去政府審批農地改劃進展緩慢,叫價與市場脫節,如有措施配合,地產商有能力提升每年建屋量云云,所說和東方藍圖不謀而合。
先半條龍 加速發展
事實證明,香港土地供應不足並非高官所說的「地從何來」,而是有地不用、有地不能即時發展,政府部門不是提升效率解決問題,而是官僚僵化、諸多設限,時間都耗費在繁文縟節上,令房屋問題不斷惡化。由此可見,城規會固然要改組,相關政策局更須拆局重組。正如本報早前提出,首要將運輸及房屋局分家,發展局則同房屋部門緊密配合,不能各行其是。更有針對性的一着是倣效深圳一站式處理的做法,設立專責部門一條龍審批發牌,即使一時間未能做到跟深圳一樣,也要做到「半條龍」。例如先批准發展商為地基動土,先做好打樁、平整土地等前期工作,再配合較後批出的圖則規劃等,待完成打樁便可無縫接軌,加快落成速度,增加供應量。
一言以蔽之,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香港許多問題,歸根究柢都是人的問題。君不見,歷屆政府都將房屋問題說成是重中之重,但房屋問題拖到今日依然無法可解,問題顯然不是出在無地可用,而是香港無人才可用。4位特首皆因循守舊,拒絕作為,既不敢觸動既得利益者的神經,更不敢大刀闊斧改革,結果落得民怨四起、中央不滿的窘局。總而言之,無能廢官必須撤換,換上有新思維、有大局觀的人才擔當大任,大膽改變遊戲規則,拆局重組,地盡其用。惟有這樣,才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