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根本改革
香港面對的挑戰,不僅是內部人口老化,人才資源斷層,還有外部國際形勢急劇的變化,原來優勢消減。內地經濟趕超快速,周邊內部城市如深圳、廣州對港競爭壓力強大,香港資源和市場正面臨分流引離。香港自回歸以來,在政務官把持的特區政府,一直在堅持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建立的優勢,以為百年不變。
實際上在建設無作為之外,把公屋建設由減少到放緩,抑制土地的開發,只是官商勾結地抬高樓價。即使林鄭政府以明日大嶼作為目標(抑或幌子),以為可以把香港土地供應改善,抑壓樓價完全寄望於一二十年後的可能建設,實質是為了保證當前樓價地價高企,仍然給香港的地主經濟繁榮一二十年的時間。
為甚麼香港有眾多閒置土地不動用和開發?政府對樓價為甚麼不學習內地與西方國家的成功措施?此中當然別有所圖!而在經濟建設,一是迎合內地一些地方銳意把香港現有的服務業分流轉移出外,卻沒有產業升級轉型來作彌補之策。另一是全力開放擴大香港的離岸金融市場,與內地一些勢力一起,抑制中小企業,迎合國際跨國企業。為了讓既得利益者賺容易的錢,不顧香港金融中心的安全穩健建設,也不願與內地合力建築防範外來金融衝擊的制度。香港的離岸金融中心,財富管理中心,耗的是中國國內和留在海外的錢,也讓國際的金融資本容易衝擊,並借之打擊內地企業與金融。
回歸以來,香港政府從來沒有認真地了解內地的發展與內地合作,使香港與內地可互補優勢,協同地向前發展。最多只是替香港的企業,包括在港外資,爭取把業務伸延至內地。結果多是把香港的職位轉移,企業賺多了錢,卻把香港本地發展削弱。
這樣的特區政府發展戰略能夠持續下去嗎?中央政府難道除了把香港業務移入內地外,不會着重香港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會考慮怎樣利用香港的一制來推動中國整體的國際化、多元化,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服務嗎?在國安法之前,內地在香港的政策迷信殖民地留下的制度與精英,不推動去殖民地化,不推動香港的升級轉型,進一步國際化。在國安法之後,尤其是面對美國全面的敵意與攻擊,不可能不建設香港。政務官把持的特區政府管治模式是時候要從根本上改革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