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強迫性進食 壓力陪胖你

強迫性進食習慣患者一般希望透過食物緩解壓力。 強迫性進食習慣患者一般希望透過食物緩解壓力。
強迫性進食習慣患者一般希望透過食物緩解壓力。
放鬆變放縱 飽肚唔停口 易招慢性疾病
有不少港人都患有進食失調症,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於2010年至2020年共接獲2,323個熱線查詢數字,並發現有1,288宗個案。常見的進食失調症包括暴食症、厭食症等,然而強迫性進食習慣亦不容忽視,不單會影響身形,還會引致各種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營養師指,強迫性進食習慣一般因為壓力而形成,患者希望透過食物緩解壓力。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服務註冊營養師陳紫敏表示,患者一般因為情緒低落或出現精神健康問題,希望透過進食放鬆自己,常見情況會在短時間進食大量食物,即使已有飽腹感仍進食。陳又補充,要確定求助者有強迫性進食習慣需要長時間的觀察,例如了解他們的飲食模式,因為短時間進食大量食物有機會是因為日間工作繁忙,未有時間進食。同時需了解求助者的精神健康,以及他們在壓力下的飲食習慣有否改變。家人亦可以透過了解家中食物、飲品的數量變化,及求助者精神情況,了解他們是否需要求助。
營養師:快樂不一定依靠進食
由於暴食症及強迫性進食習慣患者都會暴飲暴食,一般市民都難以分辨。陳指,暴食症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會較大,因為通常暴食症患者在暴食後會進行補償行為以避免體重增加,例如扣喉或服食瀉藥等,因此有機會引致體重起伏不定、脫水等問題。而要了解強迫性進食習慣患者的情況,往往要多次接觸和溝通。陳又分享自身經驗,指一般市民都會因為體重而諮詢營養師意見,但體重問題有多種成因,通常都要和病人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背景以及飲食習慣,方能了解患者的情況,作進一步行動。
陳又指,要打破強迫性進食習慣,首先要了解壓力的來源,透過做喜歡的事緩解壓力。同時亦要打破舊有習慣,但不能操之過急,可以定下短期目標,先記錄自身的飲食習慣,然後用健康食物作以代替,再逐步改變飲食習慣,了解到快樂不一定要依靠進食。同時亦避免直接要求患者戒口,以免增加壓力。陳再指,有時家長難免會評價小朋友的身形,但無形中會增加小朋友的壓力,令他們在長大後有機會患有進食失調症,呼籲市民避免標籤特定身形。
暴飲暴食不單影響身形,更會引致各種慢性疾病。暴飲暴食不單影響身形,更會引致各種慢性疾病。
暴飲暴食不單影響身形,更會引致各種慢性疾病。
陳紫敏指,要打破強迫性進食習慣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增加患者壓力。陳紫敏指,要打破強迫性進食習慣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增加患者壓力。
陳紫敏指,要打破強迫性進食習慣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增加患者壓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