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鐵路沉降證官廢 香江陸沉非危言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香港昨日又驚傳鐵路沉降事故,港鐵東涌綫九龍站與奧運站之間隧道的其中一個監測點,沉降記錄輕微超出預設停工指標。儘管沉降幅度不嚴重,當局亦已暫停在鐵路保護區內的相關工程,且港鐵也是受政府工程拖累,惟鐵路沉降問題並非始自今日,尤以沙中綫亂象最怵目驚心,運房局懶政失職已是不爭的事實。正如本報「正論」昨日所說,港府廢官要廢,並要拆局重組,否則任由無用之人苟延至下屆,未來豈止鐵路沉降,全港陸沉恐怕亦非不可能!
眾所周知,尖沙咀消防局正進行搬遷,該局的行動支援設施、消防同樂會和其他消防設施將遷至九龍渡華路,目前正進行地基工程。結果港鐵東涌綫九龍站與奧運站之間的隧道,其中一個監測點的沉降記錄,於本周二赫然達到20.27毫米,輕微超出預設停工指標的20毫米。港府表示,已應港鐵要求暫停相關工程,屋宇署和建築署亦已派員視察有關鐵路隧道,確認結構安全;而機電工程署則檢視過港鐵提交的監測記錄,同樣確定鐵路狀況符合安全運作要求。總而言之,今次沉降事件,以有驚無險暫告一段落。
大事化小 不了了之
當然,每有鐵路事故發生,港府總是大事化小,一律以不影響結構安全作結。今次沉降不算嚴重,更是大條道理敷衍輿論,不了了之。問題是,港鐵每日乘客量逾400萬人次,是本港龍頭交通工具,安全問題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特別是經過沙中綫工程醜聞一役,人們如同驚弓之鳥,擔心鐵路再次爆大鑊。實際上,港鐵工程涉及沉降屢見不鮮,最離譜是負責監管的運房局不但疏於監管,出事後更姑息包庇,令市民信心盡失。
例如沙中綫會展站及西面連接隧道曾被揭發沉降,運房局的補救方法,居然是將沉降停工指標大幅放寬,由原來的25毫米大幅放寬3倍,如此一來,數十個沉降監測點全部由「肥佬」變合格,工程得以繼續。又如輕鐵天榮站月台沉降曾鬧得滿城風雨,發展商為求盡快復工,申請將沉降停工標準由20毫米大幅放寬至150毫米,運房局同樣欣然配合。當有標準等於無標準,香港離遍地危樓的一日便不遠了。
說來實在唏噓,回歸後香港基建水平每況愈下,不僅延誤超支成為常態,更是慢工出劣貨,僅千億沙中綫就爆出偷工減料、不按圖紙施工、隱瞞沉降、漠視施工安全、數據造假等種種醜聞。運房局局長陳帆「看報道才知道」,顯然無能塞責,惟在林鄭「官官相護」下,至今仍然得享高薪厚祿,好官我自為之。換了是內地,國家級基建鬧出如此重大醜聞,早就有大堆官員「人頭落地」,豈會如香港不用問責、不用受罰?
拆局重組 撤換廢官
更有甚者,不僅官員安然無恙,連承辦商都一樣能夠從輕發落。別看運房局於今年5月公開沙中綫紅磡站最終報告,指出港府、港鐵和總承建商禮頓都有責任,但不過小罵大幫忙,例如報告揭發紅磡站有相當於1,900個螺絲帽未接駁,但現實中禮頓並未被究責,港府僅就整個工程項目內一個面積約200呎機房的工程問題對禮頓興訟,令人嘆為觀止。
有果必有因,香港基建過去以高質高效著稱,誰能料到回歸後竟會變成豆腐渣的代名詞?這又回到本報所言,一切皆是人的問題。運輸和房屋兩者皆是香港最重要的命脈,發展和監管做得不好,香港競爭力必然每況愈下,更會危及人命安全,偏偏掌管這兩大職能的運房局局長陳帆庸碌無能,根本不能擔此重任。本報為特區把脈開方,昨日在「正論」提出四大積弊急須整改,當中便包括「廢官要廢,拆局重組」一項,運房局更是第一個急須分拆重組的政策局。
事實證明,運輸及房屋兩者風馬牛不相及,涉及範疇過多,放在同一個政策局內根本不會有好結果。這些年鐵路基建老是狀況百出,房屋問題老是解決不了,豈是無因。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毀掉只要一天。再不撤換無能廢官,盡快將運房局分拆成兩個政策局,另選賢能執掌,類似的基建醜聞必然陸續有來。拖延下去,任由問題尾大不掉,乘客淪為「沙中人」固然沒有誇張,香江陸沉更非危言,拖到下屆政府才來收拾殘局,遲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