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膠餐具無列成分表 環團促釐清定義
【本報訊】政府建議分階段叫市民在食肆禁用膠餐具,並預料在2025年起實施,坊間出現不少聲稱「綠色」、「環保」的餐具。但有環保團體昨指,超過六成環保餐具聲稱100%天然物料製成,但當中僅25%列出成分表,而聲稱「無塑」的產品中,有三成含有政府考慮納入規管的聚乳酸(PLA)成分。
環團指,不少環保餐具為了增強實用性,亦會混合塑膠或添加劑,但物料難以回收或需特定環境降解,政府現時未有清晰標準來定義何謂可降解物質,任由商界推出替代品,環團冀政府盡快釐清定義,以免市民誤購違規產品。
有「無塑」產品揭含澱粉合成物
環保署正就「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分階段實施管制進行公眾諮詢。環保協進會於上月在超市、零售店、網店抽查25款聲稱「綠色」「環保」的即棄餐具,發現有64%產品聲稱是100%植物製,當中只有25%有列明成分列表,其中一個列明有PLA與甘蔗漿及澱粉製造。惟環團在36%聲稱「無塑」產品的網站中,發現含有PLA及澱粉合成物,而政府現正考慮將該物質納入管制範圍。另外,76%標榜可降解產品中,只有一成列明降解溫度與條件。
環保協進會高級項目主任林嘉瑜指,現時可降解塑膠分為可堆肥、可生物降解、光降解塑膠、氧化分解塑膠,主要透過混合植物,如粟米加入塑化劑需而成,後3種需要在特定環境下才可進行降解,但最後亦會排放微塑膠,仍會污染海洋,這類混合物如落入回收系統,反而會污染回收物。她又指現時未有就可降解進行仔細定義,易令市民及商界受誤導購入非合規產品,促政府加強標籤制度,同時分辨何謂可重用餐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