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守株待兔

參加了一個研討會,題目是一帶一路,內容卻只是大灣區,涉及一帶一路的主要是東南亞,其餘都置之不理。這樣的題目,在過往是珠三角加東南亞,香港就此研討了幾十年,與一帶一路倡議無關。或許是中央政府提一帶一路,香港便要跟隨,可是香港熟悉的主要在內地是珠三角,在外是東南亞,將兩者連接起來也是一個很好的區域發展戰略,但與一帶一路的戰略關連卻很少。
香港慣常的態度,無論是政府與商界,對任何戰略,都是直接地問這對香港有何好處。他們所謂好處只是指短期的好處。香港不需努力,不需變革,便可唾手得之。若需要一番努力才可得利,會說太過遙遠,便要放棄。這樣的急功近利、短視懶惰心態,本來就與香港在上世紀50年代工業化初期的做法互相矛盾,那時香港的商人是全球跑來開拓市場。即使內地開放,香港進入投資,也要克服眾多的困難,沒有知難而退才有成功的機會。
可是今天,或許香港富裕了,不再刻苦努力開拓新的境域,便只急功近利,畏難而放棄,美其名為與香港距離太遠,可當年香港創業時是無遠弗屆。今天的一帶一路國家,除東南亞外,那是離香港太遠而無能為力?
香港現時的心態是守株待兔,不願作為。香港重視東南亞是對的,但東南亞已不是過往的東南亞。泰國發展成日資重鎮,越南接珠三角的加工貿易,印尼憑龐大人口,發展潛力非常。即使老撾,在中老鐵路開通之後,連接泰國、柬埔寨、越南,由內陸變成四通八達。香港的投資還是勞動密集,更多偏向地產,一是與當地發展方向不符,二是怎樣可以連接廣州、深圳的產業升級?
香港對待一帶一路的發展機會,只是因循守舊地把珠三角(大灣區)與東南亞的舊思維再翻出來。傳統港商的作為有限,且在走下坡路。即使深圳、廣州等要進軍東南亞,他們需要香港作為中介嗎?珠三角偏向美國,不如雲南與重慶、成都之借鐵路等的多式聯運,把中歐、中亞班列連接上去,擴大貿易互補。香港在東南亞可以有巨大機會,但不可能是按老一套。東南亞正在變革中,香港不變,怎樣借此得利呢?中共要求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香港卻以大灣區、東南亞的老舊套路應對,豈不是自欺欺人,把香港求變的契機丟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