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林正財:醫療欠規劃失望 修例可紓醫生荒

公營醫護人手長期短缺。 公營醫護人手長期短缺。
公營醫護人手長期短缺。
免試引入外援 踏出正確第一步
本港公營醫護人手長期短缺,港府早前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擬允許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毋須通過執業資格考試,可在港取得正式醫生資格。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昨出席論壇時表示,面對醫生人手不足,港府欠缺長遠的醫療規劃,他坦言「好失望,做得好差」。他又指,修例並非解決醫療問題的靈丹妙藥,但這是第一步。
資金不足搵醫護開刀 政策短視
林正財批評,當局以往資金不足便推出「肥雞餐」解僱醫護,並減少醫科學額,是十分短視的政策,「用年年計、年年清的視野做公共政策,我認為絕對不應該。」故牽涉今次修例,需重新檢視本港所需醫生數量及所需投放的資源。
至於本港需要多少醫生,林指自己過去有參與研究,但相關研究是視乎基數,即利用現存的醫療服務去推算,但本港醫療系統每日更新及改善,如果利用錯誤的基數去推測便會失算,從而影響醫療水平。
林強調,醫護人員的數量及醫療水平的質量同樣重要,雖然當局起初提及修例時,不少人的着眼點會放在醫生的質量,但亦不要忘記數量的重要。對病人而言,如果輪候時間長,即使醫療水平高,亦並不是真正的醫療水平。林正財指,社會大眾不應把兩者放在對立層面,增量不一定降低醫生質素,討論過程不應忘記平衡。
業界:註冊要公平 保障體系質素
出席同一論壇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指,本港醫生數量在過去28年大量增加,他引述一份政府文件,利用2017年的數據推算往後的情況,醫管局2020年最少欠缺1,070名,2030年則1,610名、2040年則1,949名,而本港現時約兩萬名醫生,在醫生的數量不跌反升的情況下,當局需要反思是否增加人手便可解決,抑或是公私營失衡、基層醫療不足等出現問題。
凌估計,未來醫護人員離港的趨勢會繼續上升,相信絕大部分公立醫院醫生不反對引入海外醫生,但關注註冊形式是否公平、公正、公開、能否保障本港醫療系統維持在高水平。他又舉例,本港的孕婦死亡率比很多發達國家低,有賴嚴格把關制度支持,故認為醫生人手要精益求精,而現時的醫生執業資格試由醫委會負責,但將來由特別註冊委員會訂立海外合資格醫學院的名單 ,其中部分委員由行政長官直接委任,質疑做法是否凌駕醫委會。
林正財林正財
林正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