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娃娃療法 助認知障礙長者解寂寥

娃娃療法為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安全感。 娃娃療法為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安全感。
娃娃療法為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安全感。
【記者林希孺報道】疫情期間長者院舍大多謝絕探訪,長者與親友見面機會大減,特別是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未必理解現情況,倍感孤單。明愛李嘉誠護理安老院見狀加強推行「娃娃療法」,既設下專用治療房,又找來本地初創企業研發的東方人面孔娃娃,陪伴長者以解寂寥,同時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及社交能力等。
疫情「限探」下大派用場
「娃娃療法」是透過讓認知障礙症長者擁有或照顧公仔的行為,達致抒發情緒、依附及與人聯繫等作用。安老院院長陳詠怡指出,該院一直有推行娃娃療法,認為在疫情「限探」的情況下,有助分散認知障礙症長者注意力及提供安全感。但院方買回來的娃娃大多為西方人面孔,「(公仔)個樣鬼鬼哋,同老友記冇乜情感聯繫」,幸於去年底遇到本地初創企業HandyRehab,該公司研發出全港首個東方人面孔娃娃,雙方隨即合作。該公司行政總裁張晧程指出,此娃娃由髮色、瞳孔顏色、輪廓、膚色及用料等經過多番調節;而不同部位包括面、肩、肚及背等均設感應器。當認知障礙症長者觸及感應器時,娃娃會發出笑聲,甚至播出長者家屬早前錄好的短句錄音,令長者倍感親切及投入。
一級職業治療師李凱穎直言,有年逾80歲、晚期認知障礙症婆婆,原本因發病而煩躁不安,既認不出家人,又對院友作出滋擾行為,甚至吃掉院內盆栽。但院方為她安排娃娃療法後效果顯著,對方轉而「坐定定」手抱娃娃作照顧,更不時面露笑容與娃娃「交流」。李凱穎認為,上述療法喚起長者的育兒回憶,既紓解掛念之情,又鼓勵他們作出溝通等社交行為。院方會視乎其興趣、專長、能力及需要等,評估長者是否適用此療法,「試過安排3位婆婆喺治療房一齊湊公仔,大家有傾有講,增進社交能力」。
陳詠怡(右二)表示疫情下,娃娃療法有助分散認知障礙症長者注意力。左二為李凱穎。(林希孺攝)陳詠怡(右二)表示疫情下,娃娃療法有助分散認知障礙症長者注意力。左二為李凱穎。(林希孺攝)
陳詠怡(右二)表示疫情下,娃娃療法有助分散認知障礙症長者注意力。左二為李凱穎。(林希孺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