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 保護裝置防中風

李耿淵(右二)指,截至6月,伊院共處理258宗TAVI手術。左二為陳先生。(陳敏琪攝) 李耿淵(右二)指,截至6月,伊院共處理258宗TAVI手術。左二為陳先生。(陳敏琪攝)
李耿淵(右二)指,截至6月,伊院共處理258宗TAVI手術。左二為陳先生。(陳敏琪攝)
伊院改良方案 免雜質上腦致血栓
長者常感氣促、胸痛及暈眩,或因主動脈心瓣狹窄所致,本港近年引入導管主動脈瓣植入手術(TAVI),經大腿血管把人工心瓣置入心臟,但手術過程中或會擠壓到血管內壁鈣化物等雜質,若不慎「上腦」便會引致中風。植入人工心瓣亦可能會影響血管內傳導組織,導致心跳速度減緩。伊利沙伯醫院心臟內科團隊吸取過去手術經驗,引入中風保護裝置及心臟起搏器,大大減少患者術後出現併發症風險。
主動脈心瓣狹窄是長者常見的心瓣疾病,臨床上一般會推薦傳統開胸手術,即外科瓣膜修補或瓣膜置換手術,惟術後創傷性大,康復時間長,長者年紀大未必可承受手術風險。
伊利沙伯醫院心臟內科團隊早在2010年引入TAVI裝置,方法與「通波仔」相似,從大腿動脈插入導管,沿血管伸至主動脈心瓣位置,在X光引導下並確認位置,其後便將人工心瓣及微創支架放在心瓣狹窄的部位,並將它張開,代替舊心瓣功能,測試過開合功能正常後,便可將導管移走。
類似過濾網 術後會移除
不過,手術過程中或會有鈣化物等雜質從主動脈瓣脫落,如經血流上腦便會造成栓塞引致中風。伊院內科顧問醫生及心臟科主管李耿淵指,伊院自2016年9月起,開始讓病人考慮裝上中風保護裝置,將類似過濾網的儀器放置在兩條分別經頸部通往腦部的血管以阻隔雜質。當完成植入人工心瓣後,便會將保護裝置移除。截至今年6月,使用該裝置的病人累計有164名,其30日中風比率約0.6%。
此外,手術亦可能會造成心律問題,87歲的陳先生,2010年因心臟衰竭入院,經超聲波檢查顯示有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及左心室功能受損,同年12月完成TAVI手術,但術後發現有心律問題,需植入心臟起搏器處理,至今未再出現心衰竭病徵。
截至6月,伊院共處理258宗TAVI手術,除了構思方法減低預知的併發症外,儀器上亦逐漸精簡及改良,例如有支架底端加「裙腳」增黏貼力、麻醉方式可採用局部或監測麻醉、手術團隊亦減至2至3人便可完成,術後住院的日數可縮減至一至兩天。團隊正展開在二尖瓣及三尖瓣應用TAVI裝置,讓更多病人受惠。
安裝TAVI方法與「通波仔」相似。安裝TAVI方法與「通波仔」相似。
安裝TAVI方法與「通波仔」相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