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清零還是共存 香港難避抉擇
全球新冠疫情反覆,一年多來全人類與病毒的搏鬥,令人出現抗疫疲勞,特別是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不論是對內對外,很多人都希望能盡快通關,恢復正常生活。近日國際上有一種聲音,呼籲放棄清零策略,與病毒共存,就算面對傳播力極強的Delta變種病毒,也要盡快解除各種防疫措施。這種只能兩者取其一的抉擇,無疑是一場豪賭,賭的是病毒每進一步的變異,會逐步減弱殺傷力,最終變成一種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疾病,人們吃點藥休息幾天就會痊愈,不會太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最早主張群體免疫理論的英國在7月下旬,已解除大多數社交距離限制。過去防疫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國家如新加坡,其衞生部長王乙康也表示於8月10日起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宣布與病毒共存。至於中國內地,一直堅持動態清零策略,對病毒採取堅壁清野策略,至今已成為全球抗疫效率最高的國家。
防疫應與內地看齊
兩種策略之中,清零當然是最理想,但必要條件是政府有強大的執行力,以及人民願意配合,符合這些條件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也沒有幾個。反之,西方國家,他們國民的接種疫苗已到一個較高的比例,雖然確診個案創新高,但重症的比例已大為減少。可是,一些倚重服務業的國家就認為既然無法徹底清零,長期的防疫措施令國際及社會活動半停頓,經濟上實在是撐不下去,例如新加坡等地。
說回香港的防疫策略與通關問題,筆者認為香港現時這種比外國嚴格,卻比內地寬鬆得多的「不三不四」策略可能是最壞的選擇。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對內對外也通不了關,一方面內地政府認為香港疫情不穩定,又沒有清零的有效措施,模棱兩可難以予人信心。另一方面,香港為了減少輸入個案,採取比較嚴格的防疫措施,香港市民也不會同意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放任政策,對於同樣是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而言,因此也很難打通國際的正常往來,要等待經濟全面復甦的日子可謂望眼欲穿。
筆者認為香港的防疫大方向應盡可能與內地看齊,比如進一步加強檢測和接種的措施,必須對從外國入境的人士進一步加強檢疫。而香港現時中風險地區的定義太過寬鬆,例如近日每天新增10多萬確診的美國也被列作中風險,已接種疫苗者來港後只需7天的酒店隔離,這明顯是一個很大的漏洞。
我們國家作為一個疫情受控國,應是我們在全球疫情下最大的優勢。香港在有條件實現與全世界多數地區放寬通關,完全恢復正常交往之前,動態清零應該是我們政府唯一可選擇的目標,只要先把病毒防禦於國門之外,實現與內地通關,透過內循環以保持經濟增長,便可成為最可靠的國際投資對象。這從中國的出口屢創新高,以及外資流入創7年來新高的數據來看,已說明了哪一種抗疫策略是最明智的。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