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調查:疫下長戴口罩 青少暗瘡惡化

左起:香港皮膚健康基金副主席關志強、主席陳厚毅、受訪者許先生。(謝進亨攝) 左起:香港皮膚健康基金副主席關志強、主席陳厚毅、受訪者許先生。(謝進亨攝)
左起:香港皮膚健康基金副主席關志強、主席陳厚毅、受訪者許先生。(謝進亨攝)
易出現負面情緒 影響工作交際
暗瘡問題困擾身心,有調查發現,本港約半年輕人的暗瘡問題達中至嚴重程度,如出現結節、留疤等,而近七成人更歸咎疫情下長期戴口罩導致症狀惡化。有專科醫生指,夏季戴口罩,侷促又易出汗,「口罩肌」令臉頰、下顎長滿暗瘡,籲勤換口罩,趁早求醫。
香港皮膚健康基金今年2至3月期間訪問了1,662人,年齡介乎12至29歲。結果發現,86%受訪者曾經或正受暗瘡困擾。當中,56%受訪者表示,最差時暗瘡情況已達中等至嚴重程度,出現丘疹、膿皰、結節;更有6成人已經留疤。
調查又發現,受訪者在疫下暗瘡再度爆發,68%人認為與長期戴口罩有關,其餘成因依次是生活規律轉變、學業或工作壓力,以及社會事件。而暗瘡愈嚴重,患者愈易出現負面情緒,如尷尬、自卑、沮喪和焦慮等,影響日常生活、交際及工作。
手擠用針挑恐加劇問題
基金主席、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暗瘡最常長在面部「T字位」,但留意到有患者因長期戴口罩,皮膚長期受侷促,堵塞毛孔而出現「口罩肌」,與口罩長期接觸的部位易長滿暗瘡,甚至是濕疹或玫瑰痤瘡。
現年19歲的許先生約8年前起受暗瘡困擾,直至去年疫情期間嚴重爆發,散布鼻頭、額頭、顴骨、下顎等位置。他有意從事幕前表現工作,曾嘗試外敷牙膏、青瓜等偏方,情況未有改善,用手擠更留下不少暗瘡印。
陳厚毅建議,患者宜勤換口罩、揀選不同剪裁的口罩,以減輕皮膚過敏。至於不少患者拒求診醫治暗瘡,用手擠、用針挑暗瘡等處理方法錯誤,更令情況惡化,「擠暗瘡可將膿腫推得更深,增大毛孔,手上的細菌亦可令發炎加劇」。耽誤治療,藥費隨時以萬元計,治愈也很可能留下永久疤痕。
基金推免費治療 200名額
為減輕基層負擔,基金將推出免費治療,向24歲以下、來自低收入家庭,並受暗瘡困擾的青少年,提供診症及覆診各一次,及免費用藥3個月。計劃即日起接受申請,目標200人受惠。
疫情下長戴口罩,七成市民指令臉部易生暗瘡。疫情下長戴口罩,七成市民指令臉部易生暗瘡。
疫情下長戴口罩,七成市民指令臉部易生暗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