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兒童瞓捩頸勿看輕 或患特殊頸椎病

AARD一般影響12歲以下兒童。 AARD一般影響12歲以下兒童。
AARD一般影響12歲以下兒童。
疼痛持續數日應求醫 延診可致命
兒童「瞓捩頸」或影響日後發育,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指出,一種稱為「枕骨寰樞椎旋轉脫位」(OAARD)的特殊小兒頸椎病,病徵與「瞓捩頸」相似。研究團隊提醒,若兒童頸部疼痛持續數日至一星期,應及早求醫,如果延遲治理,可能會導致頸部及臉部畸形、頭頸活動幅度永久減少,甚至引起致命的神經損傷。團隊強烈建議,在未接受適當評估之前,切勿進行任何手法或物理治療,以免情況惡化。
寰樞椎旋轉脫位(AARD)屬兒童脊柱畸形,一般影響12歲以下兒童,其特徵是頸部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間的異常旋轉脫位。在AARD病人中,如沒有及早治療,或用不適當的手法治療,例如脊骨療法、物理治療或傳統的跌打治療等,更有機會觸發或加劇病情,導致頸椎及顱骨(枕骨)關節連帶脫位。AARD及OAARD發病病徵與「瞓捩頸」相似,兒童會頸痛、頸部或頭部傾側,不願轉動頭部等。
強行扭頸恐壓迫神經線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張文智提到,AARD及OAARD的病症有約四分一個案的發病原因不明。他指,醫管局每年約有10宗個案,當中有七成患者因延遲治療,導致由AARD惡化成OAARD。他提到,若自行進行手法治療,強行地「扭頸」,可能會導致顱骨異常反脫位,不但傷到鄰近的第一頸椎,更有機會因扭動位不當,導致壓迫神經線,患者嚴重可造成生命危險。
現年13歲的Natalie,在2018年10月某天,向母親表示有頸痛,其母當時亦已發現女兒的頭部有傾側情況,遂向普通科醫生求醫,經檢查後,診斷她是「瞓捩頸」,處方止痛藥及建議進行物理治療。惟其母認為需要更深入檢查,並到私家醫院求醫及照X光,始揭女兒有AARD問題。骨科專科醫生為她進行約10天的頸部牽引治療,未幾在兩、三個月後出現淋巴發炎及頸部疼痛,發現已惡化至OAARD,需接受頸椎融合手術治療。
該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高日藍醫生指,若能及早診斷出AARD,一般都可透過消炎藥物,使用下巴牽引等非侵入性治療方法治理。但延誤診斷AARD和OAARD的後果,則可以相當嚴重,包括可能需要進行「Halo重力牽引治療」,將金屬針插入顱骨;亦可能需要接受頸椎融合手術,甚至顱骨與頸椎融合手術。
研究發現,兒童持續頸痛,或患上特殊小兒頸椎病,左二為Natalie。(陳敏琪攝)研究發現,兒童持續頸痛,或患上特殊小兒頸椎病,左二為Natalie。(陳敏琪攝)
研究發現,兒童持續頸痛,或患上特殊小兒頸椎病,左二為Natalie。(陳敏琪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