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與疫共存
內地南京祿口機場輸入的新冠病毒,引發全國各省的多起疫病,顯示出像內地那樣嚴格防範,也有百密一疏的風險。南京機場引發的疫情,相信可以很快被抑制,不會蔓延。但一次防疫成功,並不可能根絕風險。
今次Delta變種病毒厲害,卻不能保證新冠病毒不會在海外再進一步變種,下一波新冠病毒的傳播性與毒性更強。在全球疫情無法抑止底下,中國面對的輸入病毒威脅不會減少。比內地防疫治疫能力更低的國家,疫病會反覆傳播,形成惡性循環。屆時疫苗亦需要更新,全球疫情將大有可能沒完沒了。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更大的爆發,2022年還會是疫情年,新冠疫病會變成長期疫病。
香港防疫能力和決心比不上內地,面對的輸入風險更大。病毒已不單止人傳人,更變成物傳人。香港作為國際主要的外貿口岸,進出口佔比重大,進口貨物的物傳人風險相當大,防範不易,不可能會在下半年便可減除風險。國際疫情多久,香港輸入的風險便多久。以為疫情可盡快抑止,只不過是癡人說夢的自欺欺人。面對變種病毒,香港的外防輸入只能加嚴,不能放寬。
至少今年至2022年,香港社會將要與疫病並存,經濟民生不會迅即恢復。還要擔心疫情延續會否觸發國際金融大危機,一如2008年那樣,甚或更為嚴厲,疫病加金融危機、經濟民生將受雙重打擊。
香港不能寄望經濟早日可恢復疫前狀態,而疫情在這兩年裏的肆虐,對國際經濟與社會已帶來結構性的衝擊,不會簡單回復舊貌。中國內地經濟乘勢趨升,也從出口導向型轉為雙循環,以內需為主,出口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歐美日發達國家受挫,新興國家包括東南亞亦難免災。在各國哀鴻遍野之時,中國內地經濟變得一枝獨秀。假若國際金融危機再起,中國早有防範,相對打擊會小,發展更形突出,在國際的影響力更大。
香港在疫情中的發展,最佳的戰略是與內地融合,重新定位,把經濟以及政策與內地發展配合,依傍祖國,放眼世界。這便要經濟與社會進行轉型,不能苟且因循,守株待兔。香港朝野現時還在觀望幻想,可是時不我與!香港可能需要中央再出手,迫使轉型。香港內部或至少要進行大討論來定出與疫情共存的新發展。
與疫共存,便不能一切依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