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健寶庫:膝關節炎護理及相關手術治療

膝關節炎的成因大致可分為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及炎性關節炎四大類。當中以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屬免疫性疾病,而並非坊間所指的「風濕」。創傷性關節炎一般是由於患者曾經發生骨折,關節移位或細菌感染後所引起的後遺症;而痛風則屬炎性關節炎,因體內尿酸結晶積聚於關節引起發炎和疼痛。
膝關節炎的高風險一族包括長者、曾受關節創傷或長期職業勞損的人士。研究顯示,華南地區的華人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機會較西方人高。患者早期的病徵是上落樓梯或走斜坡時,膝蓋會感到痛楚,情況在落樓梯時特別嚴重。
初期的膝關節炎患者可透過一系列治療方案,例如減重、物理治療、游泳訓練(但需避免游「蛙式」)或改變生活習慣等控制病情。
藥物方面,具消炎止痛功能的藥物,如撲熱息痛(Paracetamol)可紓緩膝關節炎症狀。醫生或會建議患者注射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針劑,既可潤滑關節,亦可補充軟骨的成分;或注射富有血小板成分的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簡稱PRP),但此療法較新,成效尚待證實。
關節置換 加快復康進度
若出現膝關節僵硬、變形,雙腳向內屈曲,形成「O型腳」等,就需考慮接受手術:如果關節內有游離骨或其他碎骨而引起關節活動不良等症狀,可以考慮「膝關節鏡手術」(又名「鎖孔手術」)。醫生會以微創方式,以關節鏡取走膝關節內的碎骨。
另一種「脛骨高位截骨術」,可將彎曲的關節矯形,適合於治療「O型腳」,但術後不能即時負載下床走動,且僅適用於50至60歲的病人,復康時間亦較長,近年已較少採用。
最後就是常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主要分半膝關節(只置換有問題的關節部位)和全膝關節置換兩種,一般可在一小時至1.5小時完成。香港大學近年引入「關節置換快速康復」的概念,透過較小傷口、縮短手術時間,並以精準麻醉劑量,提升病人肌肉力量的恢復幅度。大部分病人手術後即日已可下床,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亦已降低,加快復康進度。
張文康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