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超級老齡化

與年輕的朋友討論香港老齡化問題,他們熱情可嘉,可惜視野局限。殖民地時代英國的香港政策是以中英關係和國家利益為大前提,不會只看香港。回歸後香港的社會文化困於香港,即使涉及內地,也是膚淺的視野和不及時的訊息。香港人多往海外旅行、移民,卻少有了解香港以外的世界,更不會參考海外經驗來建設香港。
香港的社會問題,解決的思路,都是因循守舊,走不出殖民地政府設下的框框。不會看香港以外的經驗、例子和思維來制訂政策,這便是後殖民時期的殖民化。
老齡化社會是香港面對的大問題,現時已老齡化,再十多年香港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便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變成一如日本的超級老齡社會。整個社會經濟,乃至政治的情況都會大變。但應對之策怎可按殖民地時代那樣限於香港彈丸之地?
香港社會應與珠三角融合,即中央倡議的大灣區發展,在區域融合之下進行城市的地區分工發展。香港長者可散居香港與珠三角區域,只要社會福利、醫療等進行可攜性的制度政策,且可以是雙邊互惠,不是香港單邊侵佔珠三角的資源。這是把長者的社會問題放在區域化的層次,但還是傳統的把長者社會看作社會問題、社會的負擔。
現時生命延長,健康改善,以往40至50歲便夭折,70歲是古來稀,都成歷史。60至70歲還是十分健康,此所以日本考慮把退休年齡延至70歲以後。西方也有「第三年紀」,年輕老人的概念,長者與退休便需重新界定。長者不一定是社會負擔,而是寶貴人力資源。長者可作為社會主流人群,主宰社會文化與發展潮流。若加上技術支援,醫療復康的提升,70歲的10年仍可是長者在各個方面活躍的時期。社會政策重心便應向長者轉移,不是單着眼於青年一輩。相反地,青年一輩學習期可能要延長、加強,以面對科技大變,社會文化變遷的新世界。而要適應長者生活,城市規劃、交通設施、文化、教育、娛樂等也需重新設計,使長者能與其他社群融合協調生活,這應是天翻地覆的轉變。
香港可參考日本、內地及新加坡,以及歐洲各國經驗來重新規劃社會,迎接未來10年香港超級老齡化社會的來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