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香港弱點

香港要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再出發,首先要認清本身的弱點。一是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對國家有頗大的貢獻,可是體制有不少問題,例如依靠美國體制,即使有聯繫匯率,也不易抗衡外來的金融危機。有中央的支持,卻仍會有大損失。當香港泡沫嚴重,受挫的程度會擴大,香港還未有有效的機制防範來自美國的金融衝擊。如果美國把中國內地及香港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香港有可行的對策嗎?太平盛世,香港只面對周期性的危機威脅。中美瀕臨戰爭,香港可有辦法對抗美國的金融制裁?這是香港最大的體制與結構弱點。
二是香港經濟結構單一化,金融為主,但金融面對美國的政治威脅,金融出事,香港沒有其他產業足以支撐大局。金融單一化已成惡疾,金融的高利潤排斥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只餘下房地產業,更進一步打擊其他產業的發展。這個惡性循環不易打破,香港變成盛衰都全賴金融。金融不僅脆弱,而且就算是盛時也是貧富懸殊,是社會矛盾產生的基礎。但若抑制金融的過度擴張,香港有甚麼其他產業可發展?
三是幾十年的金融化,香港去工業化已趨極端,再工業化不大可能,沒有人才、知識、技術、市場,再工業化的投資巨大,卻不能用幾年、一二十年便可彌補過往幾十年去工業化的破壞,且今後競爭更劇烈,香港憑甚麼可以在市場上恢復競爭力?或許可紆尊降貴地與深圳、廣州合作,但香港可拿出甚麼來與之合作?香港能否改變態度,衷誠合作?深圳廣州又為甚麼要幫香港一把?
四是疫情暴露出香港制度不足,政府與社會效率不高。以前香港的制度優勢假象,一下子打破了。黑暴還未清洗,社會分化,社會矛盾嚴重。香港維持現狀已感到困難,又怎樣可以再團結一致,重新努力建設,既要補償過去缺失,還要與內地及世界競爭,極不容易。
五是香港社會還自視過高,也過於耽於享樂,特別是年輕一輩努力不足。有作為的青年,不少捨港而去,為自己的前途打拚;留下的不知進取,卻諸多要求。香港戰後創業的一代盡多退休,後繼無人,社會與政府又不重視培植新移民接班,人才斷層。當前國際競爭,以人才為主,香港怎樣扭轉劣勢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