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探射燈:「環保磚」玻璃比例可倍增 當局未採納 窒礙回收發展

廢玻璃樽回收的比例偏低。 廢玻璃樽回收的比例偏低。
廢玻璃樽回收的比例偏低。
環保技術日新月異,廢棄玻璃用作鋪路的技術亦不斷發展。港府自2013年起開始推行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至今超過8年仍未真正實施。有學者批評,政府歎慢板,未有積極實施生產者負責制,按最新技術,現時用作鋪路、裝飾等的「環保磚」,內含廢玻璃比例理應可以大增,但政府毫不積極採用,窒礙本港回收發展。
生產者責任制 拖8年未實施
政府自2013年開始進行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公眾諮詢,然而,計劃一拖再拖,環保署指已委聘玻璃管理承辦商在全港提供區域性廢玻璃容器收集及處理服務,並已完成草擬相關的附屬法例,主要涉及收取容器循環再造徵費的細節安排,會適時將附屬法例提交立法會審議。
根據環保署資料,過去10年廢玻璃樽的廢置量維持在每天200至300公噸的水平,現時本港會把回收的廢玻璃容器,經處理後用作製造水泥和環保地磚,部分會出口到外地循環再造。路政署指,過去5年在道路維修工程合約中使用的混凝土鋪路磚,全部為本地廠商生產的環保地磚。
被稱為「環保磚之父」的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潘智生批評,政府提及生產者責任制多年仍未見影,推行政策非常慢,他指自己研發混合廢玻璃作「環保磚」的技術多年,由5年前已可把「環保磚」內含回收玻璃比例,由25%增加一倍至50%,但政府未有採納,仍停留使用舊有玻璃磚技術,反觀外國一早已大量採用環保物料鋪路。
潘智生潘智生
潘智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