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認真備戰

香港特區政府高層人事變動,坊間有評為文官與武官之爭,實屬牽強附會,以偏概全。今次人事變動,最大打擊是過往長期壟斷政府高層職位的政務官系統。以新任的政務司司長與保安局局長來看,後者涉及保安,紀律部隊出身的在經驗上有優勢。
政務司司長統籌政府大多數部門,以往取政務官以外,還有商界人士。用政務官的好處是他們在政府內已差不多成統治階層,主管大部分的部門,相互聯繫支援,勢力強大,也便於統籌協調各部門。
缺點是他們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主要是辦公室政治、文書工作,也沒有各自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由此產生的社會與行業人脈。政務官多從大學初畢業開始培訓,是「天之驕子」,卻脫離民間。他們既不是技術官僚,入職時大學畢業取得的優越成績,與工作關連不大,純粹是管理幹部,也缺政治磨練、政治智慧。
本屬19世紀的殖民地體制,由於回歸時沒有檢討殖民地體制,沒有去殖民地化,也因中央給予香港高度自治。走了英國人,政務官便成特區政府的主要統治者,政治與體制上都變成尾大不掉。回歸後的種種施政失誤,以及旺角暴動和前年的顏色革命式的暴動,都在在顯示出他們的經驗、教育、能力不足以應付香港高度自治的發展。
相對而言,警隊出身者均可憑功績,在系統之內逐級而上。警隊的性質更觸及社會各個角落,各個階層,各個範疇,閱歷極廣,面對的挑戰也多。尤其是在動亂中,警隊表現是政府和社會的中流砥柱。
香港在國安法之後,保安方面,一是要除惡務盡;二是要防範外來的各種攻擊。政務司司長換人的深意在此,也反證中央對政務官系統失去過往的信心。
人事變動的討論,便不應集中於出身不同,製造香港文官與武官之爭的虛假謬論。變動的重點應是香港面對甚麼挑戰,怎樣的人才可較有效地應對挑戰。
當然,警隊出身對付動亂有一定的優勢和可信任度,但香港面對的挑戰,政治動亂還是容易對付,金融經濟要趨吉避凶,又要使香港經濟脫困,重新起步,並不容易。而民心的第二次回歸更是艱巨工程。
解決了政務司司長之位,鞏固了保安工作之後,特區政府還要在制度、政策、人事作大的變革。明年特首選舉重要,但變革是等不了下一屆的政府班子。它要安頓下來需要一年半載。當前便要加快努力修補以往的失誤,認真備戰,應對美國策動對華的「新冷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