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勿讓與民共議 變成議而不決
立法會日前辯論題為「重建社會信心」的議案,內容包括成立「振興經濟委員會」,為深受黑暴與疫情打擊的香港經濟制訂復甦行動綱領;設立「青年發展統籌處」,統籌跟進青年的「三業三政」問題;以及要求政府在制訂重大的經濟及民生政策時,透過不同形式廣納民意,做到與民共議。筆者認同議案的大方向,但對於具體做法則有不同意見。
首先是有關成立「振興經濟委員會」的建議。政府過去成立了眾多大大小小的委員會,招攬了來自不同範疇的人士,包括商界領袖、專業人士及專家學者等擔任成員,為經濟發展及其他議題出謀獻策,集思廣益。問題是,政府最後採納了多少意見?能有決心和信心去落實這些意見和建議嗎?這些委員會的設立,最終為香港經濟與社會民生帶來多少效益,不少市民都滿有疑問。
其次是有關年輕人的「三業三政」問題。「三業」是指學業、事業和置業,這些問題是否可以透過成立「青年發展統籌處」去解決呢?例如要協助青年置業,關鍵是大量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否則就算再成立多幾個政策局與部門、再提供多少支援和資助,都難以讓年輕人看見「上車」的希望。「三政」方面,在過去幾年,香港已有不少年輕人非常踴躍地議政、論政和參政,但結果對於社會、對於他們自身的影響是好還是壞呢?關鍵是要引導年輕人和平、理性、客觀、包容及守法地表達意見,學會尊重不同意見及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而並非只懂無理批評和反對,不懂妥協,甚或將不滿訴諸暴力。
至於透過高官落區、舉辦論壇,以及善用社交平台等方式收集民意,政府過去亦做了不少,部分是有成績的,但亦有不少情況,尤其是涉及土地房屋和政制發展的諮詢,花了大量時間,反反覆覆,但成效往往差強人意,與民共議變成議而不決,公開論壇變成批鬥大會,官員落區變成不同意見人士對罵收場。
更有甚者,部分諮詢活動遭到一小撮人壟斷、騎劫,將反對聲音無限擴大,將不實資訊加速廣傳,善意及建設性的意見完全被蓋過,廣納民意變成被人扭曲民意,導致政府施政裹足不前。
筆者絕非反對政府做諮詢或聽民意,但必須採取合適和有效的方法,審視及分辨理性與無理的意見後就要做決定,並積極落實執行,切勿因為有爭議、有不同意見,政府就「翹埋雙手」不做事、不作為。
最後,對於有議員提議加強18區民政事務專員在管理地區事務的權力,令政府可快速反應,急民之所急,務求做到「地區事務、地區解決」,筆者則深表支持。
討論愈趨泛政治化
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組織的績效,近年出現了不少問題,包括過分重視狹隘的地區利益、會議日益冗長低效、討論愈趨泛政治化等。立法會的選舉及議事制度經已進行改革,區議會的相關制度亦有改進必要。其中民政專員除了應增加職權,亦要強化他們在聽取及疏導地區民意的角色,協助推展一些有利地區、有利全香港的發展計劃和項目,希望政府積極考慮。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