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持續心絞痛 恐心血管抽筋

心電圖有助了解求診者心律有否異常。 心電圖有助了解求診者心律有否異常。
心電圖有助了解求診者心律有否異常。
毫無先兆 多晚間發作 嚴重可致命
不少市民都曾試過肌肉抽筋,但人體還有其他部位會抽筋,心臟血管抽筋更不可忽視。有專科醫生提醒,若突然出現心絞痛、並持續感到痛楚,患者有機會是心臟血管抽筋,應及早求醫及徵詢醫生意見,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等,減少心臟血管抽筋的風險。
心臟專科醫生何國棟表示,心臟平滑肌痙攣即心臟血管抽筋,可引致心臟血管收縮,令血管收窄逾九成,並導致心臟肌肉受損、缺血,最嚴重可引發心房顫動甚至死亡。他指,心臟抽筋與冠心病有所不同,病發時可以毫無先兆,部分患者更沒有患上心臟病的高危因素,例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及糖尿病等。心臟血管抽筋多於清晨、夜晚發作,即使患者正在休息,亦有機會發生。
極端壓力濫藥或誘發
何續指,目前仍未能肯定心臟血管抽筋的成因,但若承受極端壓力、天氣冷及服用興奮劑藥物如大麻等人士,有機會導致痙攣,他建議市民盡可能避免服用刺激性藥物,並應多注意日常生活習慣,健康飲食。若市民有懷疑可求診,醫生會利用心電圖檢測求診人士心律有否異常,或進行介入性測試,透過注射藥物至病人的冠狀動脈,以檢查市民有否心臟血管抽筋。
何指出,一位年僅30歲的男病人曾於聖誕節時期出現心絞痛,入院接受治療,他當時曾懷疑該位病人是否患上心臟病,但經檢查後,發現該名病人並沒出現如同心臟病患者的冠狀動脈阻塞,最終判斷其為患有心臟血管抽筋。事後他曾詢問病人,發現對方有濫藥的習慣,他因而再三呼籲市民任何時候都不要濫藥。
何國棟建議市民盡可能避免服用刺激性藥物,感不適應及早求醫。(區慧盈攝)何國棟建議市民盡可能避免服用刺激性藥物,感不適應及早求醫。(區慧盈攝)
何國棟建議市民盡可能避免服用刺激性藥物,感不適應及早求醫。(區慧盈攝)
心臟血管抽筋多於清晨或夜晚發作。心臟血管抽筋多於清晨或夜晚發作。
心臟血管抽筋多於清晨或夜晚發作。
健康飲食習慣,有助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健康飲食習慣,有助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飲食習慣,有助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