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貿易路線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最大的作用是改變現時國際經貿格局,首先是衝擊現有歐亞貿易流向模式。
歐亞的貿易流向有一二百年是由西北歐國家主導,扭轉了在此之前歐亞直接貿易的商品流向模式。歐亞貿易一是改陸路為海路。二是海路在蘇彝士運河之後更迂迴繞到西北歐的港口才轉運至歐洲各地,不是傳統的從南歐登陸。
這樣的轉變在近代更為鞏固,一是西北歐的企業壟斷沿途的港口經營權和海運公司,用它們的壟斷市場地位控制着整個歐亞海路航運。二是科技進步,集裝箱化有利大企業,壟斷企業更借助資金力量,建設超級貨輪,載貨量可以高達一萬多個標準集裝箱,成本更低,主宰着沿途港口的選擇,排斥新進港口、航運企業的競爭。即使亞洲成為世界工廠,集中貨源,亞洲企業仍難與之競爭,不少企業與港口還要與之合作。
海運壟斷性強,成本競爭力大,更使壟斷企業的主宰難以動搖,使國際貿易的航運物流與其他領域一起為發達國家的大企業所主導、控制。
一帶一路倡議的作用,便是打破海運壟斷。中歐中亞火車貨運班列,恢復陸路運輸,也因而帶活了沿途國家的經濟。
一帶一路的貿易運輸多式聯運,不是單一的陸路火車貨運,例如:中亞班列,由中國內地抵中亞,可南下伊朗的港口轉海運到印度洋沿岸。又如海運從亞洲過蘇彝士運河,可往希臘或意大利的港口北上歐洲。又如中歐班列利用俄羅斯國內鐵路,在聖彼得堡港口出達歐洲各地,以至西往北美洲,南下非洲。
這樣的發展代表了貿易路線的競爭,也代表了沿途國家的競爭。歐亞貨流龐大,且日益擴張,涉及的國家與企業都會有大得益。遠離主要貿易路線者便會衰落,對企業與國家來說便是盛衰之爭。此所以代表西北歐壟斷航線的企業、國家,以至歐盟都在用各種方法破壞一帶一路的新貿易路線,反對中國,源頭在此。
但決定新舊路線勝負的主要還是政治經濟。一是新路線打破壟斷,減少壟斷暴利,成本競爭有優勢。二是新路線代表眾多新興國家的發展機會,它們怎會放棄。
新路線有利中小企業,特別是中歐、中亞班列,它們未必不可與大企業競爭。更關鍵的是新路線有中俄兩大國扶持保衞,美歐難以再以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方法來壓迫中俄,打壓新路線的發展與壯大。
歐亞貿易變,歐亞政治變,美國可以抗拒嗎?世界便要大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