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疫情期間中醫藥助市民防治「情志病」

中醫將情緒問題歸納為「情志病」——泛指因情緒波動而引致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的疾病,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等。情志病主要由突然或持續的刺激、體質因素、心理特徵或社會因素等引起。
調查指33%人有創傷後壓力病徵
經歷超過兩年的新冠疫情,許多香港人的情緒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去年1月,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和香港復康會合作,透過網上問卷調查,訪問了2,733名香港市民,了解疫情對他們情緒的影響。調查結果發現,約33%受訪者表示有創傷後壓力的病徵,當中約21%出現焦慮的情況;此外,超過18%受訪者有抑鬱的傾向。
中醫認為,情志病的病機主要和氣血陰陽失調及臟腑功能失調有關,當中體質屬氣鬱的人,特別容易患上情志病。中醫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採取中藥、針灸和音樂等治療方式,幫助患者的身心回復正常。
如患者出現心情抑鬱、急躁易怒、舌紅、舌尖紅、苔黃或白、脈弦細數等情況,中醫一般會診斷為鬱證,或氣鬱化火證,並處方「加味逍遙散」。處方中的柴胡疏肝解鬱,當歸和白芍養血柔肝,白朮和茯苓健脾益氣,炙甘草調和諸藥,牡丹皮和梔子清熱。
至於針灸方面,主穴會選用內關、神門、百會、太沖、水溝等,配上外關、行間、俠溪等穴位。中醫也建議患者多聽抒情的音樂,例如古箏樂曲《漁舟唱晚》等,能起疏肝解鬱的作用。
保持樂觀開朗和情緒穩定,有助增進身心健康。如對中醫或針灸療法有疑問,歡迎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中醫藥學院助理講師 趙佳博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