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企高層疫情收入明減暗加

新聞觀看次數:416
回顧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多間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層都宣布減薪。不過,有調查發現,很多這類減薪都是假象,薪金減,但在其他福利上調整,往往令高管最終所得「明減暗加」。有關調查由澳洲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聯合所做,並統計2019至2020年間美國上市公司行政總裁(CEO)薪酬的變化,有證據表明,有些人以減薪為幌子改變了薪酬。
研究團隊選美國而不選自己家鄉澳洲,主因澳洲上市公司在薪酬披露上較不全面。本次以美國標普綜合1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作為樣本,發現約有353名行政總裁在2020年減薪。研究指出,薪金(Salary)與「其他酬金」(Other Pay)是分開的項目。2019年,公司年報中「其他酬金」項所列的金額佔行政總裁總所得為2.8%,但這一項目到2020年底翻了一番!
「其他酬金」的例子包括遞延薪資、向退休基金付款、向受限制股票支付股息、使用私人飛機等,以及包括裝修家居辦公室等的在家工作費用。其中,研究團隊最震驚的是股息的使用方法。一般公司都會設定股份獎勵計劃,只要營運表現達標,高管人士通常會獲得股票作獎勵。
反映部分董事會監管薄弱
照常理說,擁有股票才可獲得股息,但研究指出,有一家公司在行政總裁擁有股票之前就支付了股息,股息額近35萬美元(約273萬港元)。
悉尼大學副教授Danika Wright說:「這表明該公司利用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其他薪酬類別中的一些項目一般公眾不會去細閱和理解,因此也難以讓大眾進行審查。」
墨爾本大學高級講師Attila Balogh表示,公司董事會的成立是為了代表股東,以限制高管的決策。而「其他酬金」的增加,主要發生在「行政總裁權力大、機構投資者監管薄弱」的公司。部分董事會與行政總裁「不夠獨立」,或在監控薪酬方面不夠警惕。
另外,股東結構也有影響,他指出:「但如果有很多小股東,且不能影響公司的決策,那麼行政總裁便有可能鑽空子。」
不過,研究團隊最後都「戴番個頭盔」,謂不是所有「其他酬金」都不合理,例如使用私人飛機,可能是因為疫情期間沒有航班,而裝置家居防盜,也可能是因為董事會想高管人員能在家中安心工作。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