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改革貨幣政策框架 創設新工具挺經濟

內地財金部門不斷改革幣策,以支持實體經濟。 內地財金部門不斷改革幣策,以支持實體經濟。
內地財金部門不斷改革幣策,以支持實體經濟。
別以為今年內地宏觀政策,只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為重點,在政府決心呵護經濟之下,貨幣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減。不過,比起2018年以來從不缺席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人行行長潘功勝在今年6月發聲大談貨幣政策框架演進雛形,才是多年來最大轉變。回顧全年不斷推出為支持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或管理流動性的新工具,明顯為幣策工具箱裝滿「彈藥」備戰。
在上半年,人行先後設立科技創新與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房屋再貸款,到下半年登場的新工具更為頻密。繼7月推出臨時正回購或逆回購操作,在市場流動性飽和時,透過臨時正回購操作回收商業銀行過多的流動性,維護市場資金供求平衡,到8月開始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短期限國債並賣出長期限國債。
踏入第四季,潘功勝預告年底前再降準之外,人行直接創設兩個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首期「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落地,10月底更啟用公開市場的買斷式逆回購工具。
完善政策利率傳導機制
除了愈趨多樣化的工具箱,人行通過調整政策利率,也就是7天期回購操作利率,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如同業存單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如國債孳息率),並影響存貸款利率,包括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和銀行存款掛牌利率,進而促進消費和投資,提升社會總需求,支持經濟發展,整體政策利率傳導機制對經濟運行調節作用持續增強。
人行前行長易綱形容,以價格型調控為主導、以利率為核心的貨幣政策框架,輔之以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量化指導,將為人行穩定幣值、促增長的使命奠定基礎。為進一步管理市場預期,潘功勝在12月開局首日再出手,宣布優化貨幣供應量統計。
下月啟用新M1供應統計
自1994年正式編製並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統計表,過去30年,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先後經歷過4次較大的修訂,過去曾被視為商業活動和活力指標的狹義貨幣(M1)即將在2025年1月起,將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這兩個流動性強的金融工具納入統計。
外界預料,調整後可能導致規模更高的M1波動性降低,將縮小M1今年來的跌勢,與廣義貨幣(M2)之間的「剪刀差」或將緩和。惟內地大小企業盈利繼續承壓、政府財政支出流入實體存款的增長仍偏弱的話,M1回升動力可能仍然不足。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