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制裁難以迴避 善用聯通救命繩

今年是互聯互通推出10周年,中國資本帳尚未完全開放,就透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加強內、外資金互聯互通,強化市場基礎。基本上,內地資金(又稱「北水」)已取代西方資金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手執港股定價權。雖然中國資產尚未完全走出低迷的歲月,但隨着當局更積極推出財政及貨幣政策穩增長,互聯互通機制發展潛力巨大,既有利內地沿岸城市經濟,亦可強化香港的樞紐作用,共同在這百年大局下,重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義。
過去,香港金融市場由外資主導,每次大風大浪,外資在股、匯、期貨市場舞高弄低,當香港是「提款機」,任意宰割。之不過,隨着香港回歸,中美博弈,西方資金退場,其主導地位已由「北水」取代。9月下旬內地推出大規模救市措施,大量資金趕入市下,港股成交急飆至逾6,000億元的歷史新高,「北水」就是主要參與者,說明中港金融的潛力並不容低估,只待兩地經濟配合,政策發號司令。
以昔日由美資主導的「國際化」而言,今時今日港股誠然是有所褪色。不過,若認清如今中美競爭差距已大為收窄,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亞洲經濟的領頭羊,舊有的「國際化」定義本就要改寫。嚴格而言,沒有中國的參與,已說不上是「國際」市場。港股既已成為「北水」的主場,市場又持續開放歡迎包括西方、中東、東盟等企業與資金參與,實際上這個「新國際化」定義,比昔日美霸主導的來得更加國際化!
以美霸的作風,沒有話語權的事情,非但要退場,更要打擊。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美國劍指香港金融是早晚要來的事。港元聯匯制度固然是要反思與檢討,以為優化貨幣機制作預案,也得思考加快與中國市場融合,善用互聯互通這條「救命繩」。
隨着互聯互通機制下兩地金融合作深化,香港各界得改變思維,不要再死抱昔日美國主導的「國際化」包袱,更要勇於領軍重構「新國際化」,重拾積極性。同時,港府內部也須徹底摒棄山頭主義、官僚主義,優化架構更務實、更大程度地配合內地沿岸城市的戰略部署,既減少不必要競爭,也確保高效地分配資源,各施其長,互相補位。中國資本帳一日未完全開放,互聯互通機制下香港就繼續擔當獨特的樞紐角色,配合數碼經濟與創新科技的應用,就成為香港金融升級改造的動力來源。
世界沒有一本通書可以看到老。香港這彈丸之地,金融命脈必要背靠世界主要資產所衍生的交易量來支持,過去是美元資產,未來將是人民幣、亞洲貨幣等多元發展。刻下內房與地方債危機正有序化解,中國資產尚未完全脫離低谷,港股單靠「北水」托市也是毋須掩飾的事實。正面去看,這說明香港金融擁有抗衡外部衝擊的獨有「本錢」。9月底與10月初的兩大升市,是對中國資產交易大翻身來一次預演。中港金融前路無疑是極具挑戰,風暴到臨前夕也是最難捱,但謹記危與機往往並存,勇敢努力度過黑暗,才有望見到黎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