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內地創新力迅速崛起有因
說起全球最有創新能力的國家,大家可能會想起美國、瑞士、德國、日本之類的發達國家,相信大部分人完全不會想到中國。如果把中國及創新放在一起,一些人甚至還可能會聯想起抄襲、盜取、強制科技轉移這些字眼。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隨着近年內地科技創新不斷進步,這個固有想法可能要更新一下。
聯合國機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自2007年起每年都會發布全球創新指數。全球創新指數使用一組指標來評估各個經濟體的創新程度並為其排名。
強大能力觸動美國神經
這些指標分為兩大類:第一是創新投入,例如制度(政治、法規等)、人力資本(教育、研究活動等)、基礎設施(訊息通訊技術、一般基礎設施等);第二是創新產出,例如知識與技術產出及創意產出。根據這個準則,在今年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當中,內地於133個經濟體中位列11。
原來在不經意間,內地的創新能力已躋身為全球經濟體中的前列。難怪美國要與華打科技戰,一個沒能力的對手根本不值得對付,近年連美國本土也有聲音提醒政府不能對華掉以輕心。今年9月,一個位於華盛頓專注推動科學及科技政策的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undation,ITIF),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正迅速成為先進產業的領先創新者》的文章。它用了22個月時間來研究內地在數個先進產業的進展及現時的地位。這些產業包括機械人技術、核電、電動車/電池、生物製藥、半導體、人工智能(AI)、量子計算等領域。
文章的結論是,儘管內地尚未取得全面領先,但在某些領域已經佔據或接近領導地位,而且在許多領域,中資企業可能會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趕上或超過西方企業。
高鐵電動車技術顯優勢
理據何在呢?首先文章強調,在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中,創新的重點既不是發明也不是科學,而是大規模地將新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的能力。看看中國的往績,以高鐵為例,內地首先通過引進歐洲和日本公司的技術開發了高鐵。2008年開通了第一條線路後,高鐵線路便在全國範圍內迅速蔓延,迄今為止內地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絡。
再看電動車,內地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及出口國,內地的電動車產量約佔全球的62%,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中資企業在電動車電池化學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以往磷酸鐵鋰(LPF)電池被認為是一種過時的技術,無法與鎳錳鈷電池(NMC)相媲美。然而,通過中資電池企業的研究及改良,磷酸鐵鋰電池現時約佔全球電動車市場的40%。所以可以見得,中資企業不僅能倣效外國的技術,還能研發新技術為市場帶來新產品及服務。
當然在一些其他領域,例如生物製藥、半導體、AI等,內地仍落後於美國,但ITIF擔心內地也有機會於未來10多年趕上,因內地的優勢是善於動用全國的資源來支持本土企業在各先進產業高速發展,反之,美國的政府及政策較分化,難以聚焦整體國力去發展。
ITIF認為,雖然內地的模式並不完美,但那種由上而下的做法的確有助令發展更迅速。2011年內地的科研開支是美國的58%,在2022年這數字已上升到88%。所以ITIF認為美國應該檢討以往的做法還能不能應付當前的競爭,並建議政府加大科研開支的稅務優惠等。
與西方競爭愈趨白熱化
內地在創新領域的突飛猛進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成果,也是全球科技競爭自然發展的結果。隨着內地在多個先進產業中逐步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未來的競爭或將更白熱化,相信未來更多國家會因此調整對華策略,內地也要不斷求變以應對愈發複雜的國際環境。但願各國的創新力最後都能應用到改善人類及生態狀況的努力當中,而不只淪為壓制別國的工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