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股市估市:中港股後向睇實一個指標

貨幣供應量指標除可預測經濟趨勢外,對股市走勢亦具啟示作用。 貨幣供應量指標除可預測經濟趨勢外,對股市走勢亦具啟示作用。
貨幣供應量指標除可預測經濟趨勢外,對股市走勢亦具啟示作用。
本周恒生指數上試短期阻力21,622點不果後(最高只見21,349點),出現急轉直下的情況,周二下跌近4%,距離20,000點大關看似只有一步之遙,惟周五急彈逾700點。10月餘下日子仍有可能下試低位,但未宜太淡,較大機會之後將橫行整固。目前投資者最關心的,恒指是中場休息,還是告別中長期升浪,回復這幾年的「困境」走勢?
首先,本次升浪是由內地政府「組合拳」政策推動下,在一片新增股民進場與熱切大牛的氣氛期盼下由A股帶動的,所以未來中期升浪的關鍵仍繫於A股。
對此,剛好近日與身邊一位同事傾談,提到一個他的觀察。這個觀察的根據,緣自於中學讀經濟學時的基本概念:貨幣供應量。
「剪刀差」有助測市
眾所周知,貨幣供應量共分流通中貨幣(M0)、狹義貨幣(M1)、廣義貨幣(M2),在此想分享一下,原來當M1的增速大於M2增速,就表示民間投資對於未來是「正向」看待,願意把錢放在活期存款作準備,甚至隨時進行投資,反之則是多做了定存,顯示投資意願。這個M1增速和M2增速之間的差距,又名「剪刀差」。
他接着展示一個20年的圖表數據,發現原來每當A股牛市能夠持續得長,都與M1增速慢慢追上M2增速有密切關係(就是「剪刀差」從負數轉至0甚或正數的過程),只有當此情況發生,A股的牛市才能持續數月以上,否則多是曇花一現的短期波動。
自千禧年後,內地一共出現4次較明顯的「剪刀差」由負轉正情況,分別是2006至2007年、2008至2009年、2015至2016年,以及2020至2021年。
這4次效應中,只有2015年「剪刀差」負轉正是失效的,命中率高達75%。2015年的失效,粗略猜測可能是與場外配資有關,「剪刀差」沒能反映這一部分的變化,場外配資提前讓股市「先興奮」,導致其後儘管「剪刀差」負數收窄,仍難抵禦場外配置打擊後大幅降低的影響。由於場外配資被大幅度杜絕,故傾向相信「剪刀差」預測的威力仍在。
縮窄效應尚未出現
那麼港股又是否能夠命中呢?答案是可以的。而且從港股的效應看,內地「剪刀差」的改變,從圖表看,對恒指的表現影響更為明顯。
若參考過去20年的表現,目前剪刀差的負值,算是最大的一次。現階段仍然未確認是否能轉為正數,但從數據來看,恐怕「剪刀差」縮小帶來的正向效應仍言之尚早。
故此,若然投資者期望A股仍然有中期大行情,再創新高或滬綜指劍指4,000點大關,可能要期望內地政府推出更多的財政政策來帶動「剪刀差」的變化了。同一時間,若然內地股市沒有明顯升勢,香港要再次挑戰高位,難度也將相當之高。
富途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師 陸秉鈞(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持有恒指相關衍生產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