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樓乾塘百業難 港經濟愈救愈殘
香港樓市正靜待美國減息,發展商都期望以利息見頂回落,以緩減供樓財務成本來作為推銷樓盤存量的賣點。問題是影響樓市不僅是利息這因素,更重要的是香港營商環境及就業市場景氣是否配合。如今看來,股市不濟、樓市弱勢,百業都有感日子愈來愈難過。港府常說要轉型,卻未有善用公帑提供有效的產業規劃、資源統籌與服務支援;常說致力吸引新企業與資金流入,但至今成效未見顯著,經濟愈救愈殘。說到底,市民與企業這幾年都靠耗老本維生,此刻最希望見到救市的實際效益。繼續陰乾下去,悲觀的市場預期成型,經濟積弱之勢只怕會變成常態,則更大禍患尚在後頭!
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大量中高層港人移民他方,帶着專業技能與資本離港,也意味香港經濟失去了一群具實力的本地消費者、投資者。港府已推出各項措施吸引專才及外企來港發展,但尚未能完全彌補缺口。
本來若然香港經濟按正軌發展,股市和樓市穩定,港人能藉經濟效益和財富效應,逐步重建消費群實力和推動投資氣氛。可惜港府錯過了全面為樓市撤辣的良機,今年首季遲來的撤辣能起到的支持作用短暫,樓市持續調整,一手銷售緩慢,二手樓更劈價不絕,這非但影響業主的消費與投資意欲,企業亦難以盤活物業資產周轉以支持營運,地產相關的建築、建材、物業管理等行業,都陸續開始感受到樓價急挫的影響,企業倒閉、員工追薪的消息愈來愈多,銀行落雨收遮,結果金管局得促請銀行聯手檢視樓按審批進度。單是樓市失策,已大大加劇提振經濟的難度,如斯搬石砸腳,夫復何言?
再看股市,北水昨在內地中秋假期下休賽,港股成交額不到480億元,一個總市值逾30萬億元的股市,單日成交薄弱到如此地步,顯見除了內地資金外,仍活躍於港股的國際資金着實不多,這幾年本地資金若在港股磨爛蓆,相信都輸到怕,無能為力。
一個資本市場,每交易日打開門做生意,有流動性才能支持整個行業與市場發展,若繼續乾塘下去,估值低迷格局不改,上市企業難以融資,投資者缺乏搵錢機會自然不會參與,惡性循環下,如何能吸引企業與外資參與?無可否認,近年港府正採取措施應對相關問題,但做了不就等於可以交差,港股須「急救」!必須要盡快在吸引企業和資金方面取得更顯著成效,「搞活個場」,謹記金融當以「利」行先,喊口號是不可能破局的。
香港要重塑國際化、要搞產業轉型,長遠都是正確不過的事情。不過,經濟體要升級改造,本身要有好的體魄根基,如今兩大核心產業——金融與地產都站不穩,沒有足夠內生動力,謀轉型豈不是更艱難?港府應盡快全盤檢視經濟政策的不足,全力精準施政,務求盡快取得實際效益,加強管理市場預期,提振經濟始能事半功倍。若美國啟動減息周期,資金從美國流出,對香港資產市場而言也許是機會,且看政策上能否作出突破,扭轉乾坤。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