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港景氣無力挽 企業經營甚艱難

第三季中、港經濟景氣未見大起色,內地經濟仍備受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困擾,且猛力去槓桿及強監管,令大部分內、外資都選擇做旁觀者,致A股交投異常淡靜。至於香港,樓市遲來的撤辣效應已過去,股、樓皆弱,加上內地旅客丁財欠旺,消費零售續弱,兩地景氣積弱予人無力挽回的感覺,市場信心低迷,企業經營甚艱難,誰料疫後遲遲等不到正常化下榮景重現,令人沮喪!
觀內地7月3大經濟增長巨輪表現,社會零售增幅雖略勝預期,但別忘記政府推出大量以舊換新等催谷消費的措施,這按年2.7%的溫和增長是否具可持續性,不無隱憂。至於工業增加值及固定資產投資表現均遜預期,除了因內房危機外,中美博弈下生產線外移,以及在美國制裁高端晶片衝擊內地製造業,絕對是影響因素。內部需求疲弱,物價持續低迷是最好說明,種種因素令第三季展望未許樂觀,也令下半年增長添變數。
香港方面,標普全球7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仍處於盛衰分界線之下,營商環境續弱。在地緣政治影響下,香港經濟高度依賴的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香港亦受衝擊,港股流動性每況愈下,樓價跌跌不休,加上利率高企,港元與美元掛鈎下,港人消費持續外流,皆令經濟遲遲無法恢復疫前舊觀。
港府強調要開拓東盟、中東市場,惜只聞樓梯響,未見這些市場的資金或企業湧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資金缺口仍無法找到替代。中國資產價格低迷,香港經濟無瓣掂,金融地產兩大命脈如在枯乾,創新科技發展又受美國制裁掣肘,得設法打破困局,否則景氣衰弱,企業面對生意差,也看不見前景,只有縮減投資管控風險,甚至關門止蝕保本,這股大逆風早晚會火燒就業市場和金融系統。
近月有政界反映即使商用物業業主按時供款,銀行仍追收差價,反映銀行為了控制貸款風險,在商言商,應追則追,惟此舉猶如向疲弱的商業樓市多補一腳,也一定程度打擊了企業的資金周轉能力,更令人憂慮會引來「火燒連環船」的衝擊。
最近不少在港上市企業發盈警、盈利倒退或削減派息,絕非吉兆。港股估值長期低迷,若企業盈利能力與市道景氣惡化,只怕估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3年疫情捱過了,萬料不到疫後的今日,景氣衰退卻如無了期。更令人擔心的是,港府在金融及土地相關稅務收入持續大減,庫房入不敷支,財政赤字常態化,長遠如何應付逾750萬人口的公共社福開支,增加舉債可非長久之策,與審慎理財原則愈行愈遠的話,如何能確保港元聯匯機制穩定,港元何去何從,都是不能迴避的大問題。
上周已過了「立秋」的節氣,下周四就迎來處暑,這段爭秋處暑期間外圍金融市場極端波動令人觸目驚心,但更令人擔心是秋風初起,中港經濟卻已泛起寒意,企業是否年關難過年年過,充滿疑問。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