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外貿形勢具挑戰 華須發掘新動能

美國針對中國的各項制裁力度有加無減,但觀中國最新公布的出口數字,雖然按年增速略為放緩,但仍保持穩定增長,這足以說明美國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並無法阻止中國崛起。相反,中國出口業展現的韌性,充分體現其競爭力,也足以叫世界認清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美國既要推動脫鈎,中國不能存在幻想,得繼續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激發外貿新動能,重新構建既符合自身利益又有利全球經濟的國際貿易格局。說到底,中美脫鈎,美國不一定是贏家,中國也不一定是輸家。
中國7月出口已連續第4個月增長,增幅雖按月收窄,惟按年增幅僅略低於預期。今年首7個月的出口及進口均保持增長,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這個成績得來不易。
事實上,打從美國對中國開打貿易戰,沒有人會預料到,面對關稅大增,中國出口仍能保持穩定增長,即使美國聯同盟友圍堵中國科技產業,斷供高端晶片,中國的戰略科企華為至今仍健在,且創新業務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過程中,內地善用財政資源,對戰略產業提供補助,應對挑戰,有助抵銷部分損失。惟說到底,中國出口企業產品與服務具競爭力,能在種種貿易限制下採取靈活策略應對,加上期間人民幣走貶,都有助中國出口業行穩致遠。
中國出口之所以逆境求存,關鍵在於多個戰略產業發展保持優勢,鞏固市場份額,包括汽車、造船、重型及精密機械、光伏產品、鋰電池等,這是為何美國於5月宣布向進口中國「新三樣」(電動汽車、光伏電池及鋰電池)等產品狂加關稅,以阻止中國商品搶佔市場,畢竟中國製造業產能充裕,技術和成本優勢使其產品極具出口競爭力,美國只有「搬龍門」,再一次推倒其主張的自由貿易,以高築關稅壁壘來打擊中國,保護本地業者的利益。
問題是,中國既是商品出口大國,也是商品進口大國,中國是歐美晶片產業、電子與重型工業消費品的大客戶,包括智能手機、汽車等。美國高築關稅壁壘,不見得有利美企出口中國市場,最終是保障美國人利益,還是打爛美國人飯碗,得等着瞧。
面對歐美的制裁,中國的反制仍相對理性克制,畢竟中國戰略商品包括電動車處於「走出去」的攻堅階段,不能輕易放棄出口市場;二來憑着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足以迫使歐美出口業界向政府施壓檢討對華貿易政策,這比中國隨便出招反制來得更直接有效。
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但減息時間表尚存變數,這使中國出口業面臨不明朗因素,美國大選前後只怕環球金融市場亦不會安靜,變相為全球經濟景氣蒙上陰影。中美關係能保持鬥而不破,符合兩國利益,惟同時中國須加強應對中美脫鈎的挑戰。過去十多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深耕東盟、中東等市場,都走對方向。排除戰爭的可能,期望美國將啟動減息周期,資金回流亞洲及新興市場,則作為區域龍頭經濟體的中國,該不會缺席亞洲盛宴。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