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剖析:納指後向繫好淡因素角力
納斯達克100指數由1985年推出,一直保持出色表現,年複合總回報率高於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然而,納指的領先表現,可以部分歸因於其承擔了更高的風險。該指數的波動性始終高於標指,而且回調幅度也明顯更大。納指由2000年3月28日開始進入下跌周期,到2002年8月5日跌幅已達81.76%,直到2015年2月12日,納指才收復前期高位。而在2022年熊市期間,指數跌幅亦更劇烈。
科企盈利表現主導升跌
納指依賴資訊技術行業,是其整體回報更高,波動更劇烈的原因,也更易於發生長期深度調整。早於上世紀90年代,納斯達克幾乎成為科技行業的代名詞。
雖然幾乎每個行業都在納指中佔據一席之地,但自1999年推出以來,納斯達克100指數始終與標普500資訊技術指數保持着近乎完美的相關性,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從未低於+0.9,有時甚至高達+0.98。
納斯達克之所以成為科技股大本營,很大程度上是歷史發展結果。納斯達克始於1971年,是全球第一家電子股票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要求比其他交易所更為靈活,因此從一開始就受科技企業青睞。隨着時間推移,科技生態體系基本在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落地生根,並逐漸於納指中佔據主導地位。
近年來,納指與非必需消費品及電訊板塊也具有較高的相關性。相比之下,該指數與傳統高股息板塊,如必需消費品、能源和公用事業的相關性往往較低,因為這些行業的企業通常傾向於選擇其他交易所上市。這一規律的唯一例外發生在市場下跌周期,此時各類股票之間的相關性往往呈上升趨勢。
納指的利率敏感度與其他指數也存在顯著差異。首先,由於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許多成分股公司都擁有大量現金儲備,可以通過持有美國短期國債及其他短期債券獲得高額回報,因此短期利率高企對納斯達克100指數公司似乎較為有利。這與羅素2000指數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由於美國聯儲局連續加息增加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成本,這些企業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而難以通過發債融資,而且通常也沒有大量現金儲備,羅素2000指數因此而遭受重挫。
長債息趨降成潛在利好
相比下,面對長期債券孳息率走高,納指有較高的負面敏感性。納指中的許多科技股都具有較高的市盈率,其中不乏市值逾一萬億美元的巨擘,這些公司有很大一部分價值來自於股票分析師所說的「永續價值」(即可合理預測年限後的價值),而其利潤通常會按照長債孳息率進行折現,因此孳息率愈高,未來利潤的淨現值就會愈低,所以長債孳息率攀升對其股價構成潛在威脅。此外,較高的長債孳息率,也可能會吸引投資者拋售波動性高且較為昂貴的股票投資組合,而轉向波動性相對較低的固定收益證券。
在2022年,因市場對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以及對持續通脹的擔憂,美國長期國債孳息率上升,引發價格急劇下跌,而納指也隨之重挫。究其原因,該指數對長債孳息率的高度敏感性,或許可以為此現象提供一些解釋。相較之下,雖然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聯儲局持續提高短期利率,並在此後將短期利率保持在高位,但納指卻取得了良好表現。一方面,這是因為許多擁有充裕現金的納斯達克公司因持有短期債券而受益。另一方面,提高短期利率反映出聯儲局對通脹問題的重視,這有利於穩定長債孳息率,從而也使這些企業受益。
經濟衰退強監管存隱憂
這並不是說納指可以免受下跌風險的影響,歷史經驗表明,風險切實存在,在經濟衰退期更是如此。在2001年科技股崩盤引發的經濟衰退中,聯儲局將短期利率從6.5厘降至一厘,但長債孳息率卻仍保持在相對高位,這種局面對科技板塊而言並無助益。除了在科技股崩盤期間暴跌82%外,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納指也曾大幅下挫,但沒有銀行股權重更高的標指那麼慘烈。
當前,納指面臨的潛在威脅包括:一是經濟衰退的威脅可能會蠶食企業利潤;二是減息可能會降低持有現金的回報率;三是龐大的預算赤字和量化緊縮政策或會推動長債孳息率上升;四是美國及其他國家有機會加強對科技行業的監管。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