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中企改寫全球汽車版圖

目前內地電動車出口只佔總體汽車出口23%。 目前內地電動車出口只佔總體汽車出口23%。
目前內地電動車出口只佔總體汽車出口23%。
今年上半年,內地的出口增速屢創新高,6月份按年增長達到8.6%,遠高於預期。其中,比整體出口表現更亮眼的是汽車出口,上半年內地的汽車出口280萬輛,按年增速達到30.5%。
近3年,內地的汽車出口一路高歌猛進。2018至2020年內地汽車每年出口還只有約100萬輛,佔日本同期汽車出口僅五分之一。從2021年到2023年的兩年間,汽車出口每年都躍上一個新台階,2021年出口近200萬輛,2022年突破了300萬輛,取代德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汽車出口國,2023年更以近500萬輛的出口額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電動車出口增長空間巨
略微了解內地出口新局勢的投資者都應該知道,電動車、鋰電池和太陽能產業由於出口增長迅猛,被政府合稱為出口的「新三樣」。2023年,全國電動車出口相較2022年增長78%。電動車的確是推動內地汽車出口的重要動力之一。不過,可能與許多投資者預期不同的是,電動車出口佔總體汽車出口的比例並不高。
截至今年5月,電動車出口佔總體汽車出口的23%,而且這個數據還包含了外資品牌在內地生產然後出口的汽車數量,其中最主要的外資品牌就是特斯拉(Tesla)。Tesla在上海的超級工廠於2023年出口超過34.4萬輛電動車。如果扣除Tesla的出口,5月電動車佔汽車出口的比例還不到18%。相比於內地零售電動車的47%滲透率,出口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雖然內地電動車物美價廉,性價比相當吸引,但是在增加出口方面還是需要克服一些瓶頸,其中最主要的瓶頸之一就是歐美日益提高的關稅。5月14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內地電動車的關稅從25%提高至100%。歐盟委員會此前也啟動了對內地的反傾銷調查,最後宣布如果無法與中方通過談判達成有效解決方案,將對內地出口的電動車徵收臨時關稅,視乎車企情況不同,在10%的基礎關稅之上加徵17.4至38.1%不等。
遇歐美打壓 力拓新市場
在歐美市場遭遇滑鐵盧,內地的電動車出口商開始發展新市場。中東、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成為新目的地。今年首5個月,內地是以色列及俄羅斯最大的汽車來源國。內地電動車在東南亞國家的份額也從2021年的47%,增加到2023年的74%。除此之外,內地的電動車龍頭也在加快出海的腳步,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通過局部轉移生產鏈以應對地緣政治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
電動車佔內地汽車出口的23%,剩下佔77%的就是傳統燃油車。其實內地起初在燃油車時代並不領先,日本和德國的內燃機技術顯然更具傳統優勢。不過,隨着消費者愈發傾向購買電動車,燃油車企不得不靠外銷謀求出路。
供應鏈優勢獲充分發揮
內地製造業具有得天獨厚的供應鏈優勢,鋼材、鋁合金、玻璃、橡膠等原材料的成本相對較低,零部件和電子產品選擇廣泛,也有大批受過專業培訓的工程技術工人。另外,內地市場大且競爭激烈,汽車廠在多年的歷練中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和管理能力,最終才能以更低的成本製造出性價比更高的汽車。
此外,在拓展環球市場的過程中,內地車企也戰略性收購一些在歐洲、澳洲家喻戶曉的品牌,因此在出口的時候更能迅速獲得國外消費者認可,這些因素都幫助到內地燃油車出口能以超過30%速度逐年增長。
總體來說,無論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隨着內地市場趨於飽和,通過出口,內地車企可以把過剩的產能轉移到國外市場。當然,內地車企低價優質的汽車出口也令到歐洲品牌不得不被動捲入這場價格戰,部分品牌已經通過在低成本地區(例如印度)設廠,以降低價格,維持市場份額。
此外,貿易保護近幾年不斷增強,出口型企業或面臨愈來愈高的關稅壁壘,這些都是內地汽車出口需面臨的瓶頸。另一方面,隨着環球電動車滲透率上升和多國有計劃地逐步禁售燃油車,相信內地電動車企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去征戰。
行健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分銷總監 石醴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以上非投資建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