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樓市跌跌不休 經濟萎縮禍臨頭

港府錯過施政時點,拖到今年2月才宣布為樓市全面撤辣,結果樓市僅現短暫反彈,如今再復跌勢,二手業主的逃生門要被關上,想沽貨套現,非得鬥快狠狠劈價搶買家,仍難以成事。住宅難賣,商舖、寫字樓業主就更閉翳。若然下半年美國減息仍然只聞樓梯響,中國經濟增長未見明顯提速,相信不少地產業者都難過年關,令整體景氣本已在拾級而下的香港經濟,再次面臨信心下滑和衰退之厄。
3年疫情重挫香港經濟,可通關以來,內地景氣未如預期,消費者與旅客消費習慣改變,地緣政治令來港外資大減,低息平錢消失,種種不利因素衝擊下,說明香港經濟一帆風順的景況已成過去。本來,若然港府早將過時的樓市辣招撤去,及時改善市場流動性,協助企業轉型應對難關,情況不致於如目前般壞。偏偏就是忠言逆耳,到今年2月才全面撤辣,結果只能短暫推高成交,地價不斷跌,政府甚至要暫停推賣住宅地皮,一手樓市銷情放緩,二手樓價更是跌跌不休,令人心寒。
正正由於眼前狀況,在可見的將來未見有重大變化,賣家開始狠下決心劈價求售套現,住宅如是、寫字樓如是,商舖更如是。雖則說,市場有買有賣才可成交,但物業資產價格大跌三至五成,對於以貸款槓桿操作持貨的投資者而言,絕對是一場噩夢,最怕是火燒連環船,最終樓市風險還是要外溢到銀行業。
事實上,疫情雖已過去,但香港百業未見全面復原,商業景氣遠未復舊觀。雖然政府云,市場轉型、公司「有10間結業、同時有16間開業」,但當中意味有多少中小企不敵轉型而結業,相信官員們若非刻意離地,掩耳盜鈴,實況心知肚明。雖然香港註冊公司數量創了新高,但註冊公司數目從來不見得如投資熱度成正比,更何況同一時間數字亦顯示,非香港公司在港設立營業地點的數量還是「來7家走5家」,淨增量遠未回復至疫前的興旺水平。
從政府的最新數據可見,新樓銷情緩慢之下,市場貨尾未見大減,加上新興建項目供應大增,整體供應數字維持在高水平。如是者,樓市供大於求、加上利率和百業景氣影響下,樓價易跌難升。發展商見項目去貨慢,考慮到資金回報及流動性,也不急於投地或開展新項目。如是者,整個地產行業投資景氣會維持低迷,長遠私營房屋供應也不無變數,投資者且別急於為樓價估底。
理論上,樓價回落,是香港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過程,營商成本下降,只要維持有利的營商環境,持續加快新興產業發展,資金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可實際上,如今港股積弱,新股市場只能跟其他市場鬥不貼地,無法突圍而出;消費零售業如拉牛上樹,千方百計也谷不上,種種現象說明經濟前景仍多荊棘,到底幾多企業和投資者能捱過這漫長的過程,享受到轉型成果,只有自求多福。
小市民最基本的願望,是安居樂業。希望港府能善用庫房所餘的老本,實實在在做到開源節流,以實際的經濟效益來維護香港繁榮。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