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火箭商激鬥 SpaceX崛起

SpaceX的估值達2,100億美元。 SpaceX的估值達2,100億美元。
SpaceX的估值達2,100億美元。
太空競賽成本降得最多的一環,非載人航天的工具莫屬。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11年終止太空穿梭機計劃,除了因為穿梭機曾經發生嚴重事故,葬送了多名太空人的寶貴生命之外,也因為其造價動輒逾10億美元,每次發射成本又以數億美元計,致使後來該署更多使用私人公司的火箭。美國多間私人火箭公司都頗有歷史,但要數目前全球最著名的,便不得不提估值達2,100億美元的後起之秀SpaceX。至於中國近年亦見有民營火箭公司崛起,也成了中美角力的另一戰場。
美國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在2001年想向俄羅斯購買火箭,來完成其在火星建設溫室的計劃,但購買的過程不順暢。之後他便構想成立公司,盡可能使用廉價的商業現成組件,並採用現代軟件工程的模組化方法來製造價格低廉的火箭,翌年SpaceX便誕生。該企所造的Falcon 1火箭,總開發成本逾9,000萬美元,明顯較太空穿梭機便宜不少。然而頭3次試射都失敗收場,財務壓力幾乎將公司拖垮。
星鏈今年收入估514億
最終在2008年SpaceX進行的第4次試射成功,同年該企獲NASA授予第一份商業補給服務(CRS)合約,價值16億美元。其後發射成功率漸高,獲更多NASA合約,業務開始上軌道。然後在2015年,公司更研發可垂直返航、可以重用火箭,進一步降低上太空的成本。可以說SpaceX的合約絡繹不絕,包括運送貨物到國際太空站等。
在商業上,該企旗下使用低軌衞星為地球提供互聯網服務的星鏈(Starlink),估計今年收入將達66億美元(約514億港元),令推動SpaceX上市之說甚囂塵上,惟暫時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
中國民企積極拓商用
中國方面,近期聽得較多的消息,是民營火箭試射後爆炸。不過,內地民營航天商用化,其實正在默默耕耘。在2023年,內地合共完成67次火箭發射,僅次於美國,佔全球火箭發射次數的30%,其中48發來自國營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民營公司佔13發,商發數量、發射份額、發射成功率等都創下歷史新高。
若以成功發射入軌為指標,去年有5家內地商業火箭公司達標,分別是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太、天兵科技、中科太空。內地亦有公司研究可重用火箭,預計最快可於2025年首飛。可以說太空競賽你追我趕,競爭非常激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