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關係無幻想 以變應變覓出路

美國大選日漸近,市場除了關注兩黨布陣外,兩位總統參選人對中國的政策主張亦成為焦點。畢竟對世界經濟而言,首兩大經濟體和則興、鬥則損。在槍擊案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選情高漲,市場預期下任白宮主人將大增中國商品關稅,重擊中國經濟。但凡貿易保護主義,傷人亦會害己,如是者,美國經濟亦不會好過。總的來說,中美關係和合已不存在幻想。內地與香港得以變應變,盡快加強非美體系市場的經貿關係,並鞏固互聯互通,各自發揮大市場與國際化優勢,共同重建出新的增長基礎。
近日特朗普的舉動備受注視,其在任總統時向中國發動貿易戰,打壓中國絕不留手,制華態度是人盡皆知,而副總統候選人同樣主張強硬貿易政策應對中國。基本上,現任拜登政府也是繼承前朝的貿易政策主張,一直推進與友好國家之間形成完整供應鏈的「友岸外包」,變相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去中國化」。
有投行料一旦特朗普當選,向中國祭出60%關稅,將令中國經濟增長砍半。這個推測也許是基於現有狀況。可實際上,中美貿易依存度一直減少,中國已不再是美國的第一大進口國。美國是要關門搞保護主義,中國經濟能否保持增長並不是看美國因素,關鍵是能否拓展內部需求,以助消化產能,並拓展非美體系市場,以彌補外部需求空缺。若中國能做到這兩點,便有望將美國在關稅方面的瘋狂行徑影響降至最低。
若美國執意推動與中國脫鈎,中國也得接受改變,減少與美國的經貿往來,拓展非美商機,這自然會改變全球貿易結構,尤其是東南亞與中國形成供應鏈一體化,貿易量趨擴大態勢,對許多資源型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而言,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正不斷增加。當然,美國在不遺餘力地分化中國與東南亞諸地的關係,以減低中國在區內的影響力。
不過,美國忘記了,美元霸權為新興國家經濟帶來極大的麻煩和傷害,反而中國的「與鄰為善」外交政策,互利共贏的經貿主張,能給予貿易夥伴合理的發展空間,實現共同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故說美國要取代中國在區內的影響力,談何容易。
是故,得認清無論今年美國大選結果如何,改變不了中美博弈的關係。中國得努力構建非美體系經貿連繫,鞏固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力。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讓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中國宏觀經濟,吸引外資參與,將是中國加大對世界經濟影響力的超車道;而製造業升級改造,汽車產業由電動化進階至智能化,涉及的不僅是汽車工業未來的技術制式,更關係到全球智能生活、數碼經濟發展的話語權。
說到底,美國能選擇與中國為敵,但難與世界為敵!與其擔心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倒不如多關注中國經濟在深化改革開放下內內外外的新發展。香港也得認清國際環境的轉變,放下歷史包袱,跟緊國策積極捕捉以中國經貿為核心的新機遇,為重構國際金融中心角色作充分準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