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出口展現韌性 美圍堵策略失效
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言,中美貿易摩擦,根源在於美國想不到會遇上中國這樣的對手,犯了戰略錯誤。誠然,自2018年美國對華開打貿易戰以來,中國經濟非但未有因此而倒下,見到如今中國的出口保持強勢,充分展現韌性,反映中國高質商品靠實力、性價比行銷全球,即使美國龍門任搬、高舉貿易保護主義,推動製造業「去中國化」,亦無法將中國在國際貿易領域壓下去。
6月中國出口以美元計按年升8.6%,乃去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更連續3個月超出預期。觀期內中國對多數地區的出口都保持正增長,對東盟、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長更保持旺盛。這反映美國圍堵中國、推動「去中國化」策略未收到預期效果,反而中國在拓展非美經濟體的貿易上取得良好進展,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再看出口的產品類別,集成電路、通用設備、船舶等商品的出口表現都比較突出,反映技術密集的產品出口保持優勢;而勞工密集的輕工業產品如服裝、玩具等商品出口確是有所下降,惟憑着製造業有序升級轉型,對整體出口表現的影響已淡化。
事實上,目前中國所生產的高端精密機械大有市場,人民幣偏弱亦為整體出口幫上一把。雖然美國致力於打壓中國科技業發展,截斷高端晶片供華,但不見得令中國科技業發展全面停滯。相反,在加大國家戰略的指導下,中國傳統晶片供銷能力不斷提升,為長遠應付新經濟的數碼化與智能化需求奠定重要基礎。
且一個不容否定的事實是,中國這十多年戰略地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如今中國非但是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正積極拓展出口市場,在全球汽車業的影響力正挑戰美國、歐洲和日本,致招來歐美祭出重關稅來打壓。惟相信日後的出口數據將說明,歐美以保護主義打壓中國的做法只會徒勞,打擊不了對手,卻減慢新能源應用進度,削弱歐美企在華發展,反自招禍。
無可否認,由於內部需求相對疲弱,中國的進口表現遜預期,意外地轉跌兼是自今年3月以來再次錄得跌幅,從而令單月貿易順差擴大至近千億美元,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已達超過四千億美元,或為西方經濟體指控華產能過剩傾銷全球找來更多話柄。其實,中國進口需求較弱,除了是整體內部需求所使然外,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轉變,消費變得踏實,加上有更多本地品牌替代品出現,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從而減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都是原因;且隨着新能源的應用,中國對進口能源變化亦值得關注。不過,觀乎近期當局加速發行國債,以支持增加基礎建設支出,料有助加大對工業大宗商品的需求,提振下半年的進口需求。
當然,依目前中國經濟靠出口增長帶動的格局,下半年不無挑戰,皆因歐美正帶頭高築貿易壁壘,中國有迫切需要設法提振內部需求,以平衡狀況。若9月美國一如預期減息,也能為中國放寬貨幣政策以提振內需創造空間,故對下半年的展望毋須過於悲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