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低物價礙信心 重振內需成關鍵
原預期中國通脹會有改善,豈料最新出爐的6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僅升0.2%,已是連續5個月接近零增長,遜預期,反映通縮陰霾揮之不去,必然再為中國資產估值添壓。事實上,6月豬價呈雙位數上升,但通脹依然疲弱,反映整體需求不足。展望下半年,當局得持續加大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持,刺激內部需求,並精準施政理順產能與需求的關係,從而避免捲入通縮漩渦。
通縮的後果,是賤物鬥窮人,商品價格不斷下跌,不利企業利潤,且需求下降,經濟景氣愈來愈差,大家都不願花錢;股市大跌,投資者非但無利可圖更甚是蝕本離場,自然減少消費與開支,繼而又形成惡性循環。
內房危機下樓價不振,租金下跌,是整體需求疲弱的原因之一。過去一段時間,豬價下跌亦拖低整體通脹。之不過,見到近季月份豬價呈雙位數增長,增幅按月明顯擴大,但仍未能支持整體CPI有似樣的反彈,反映整體內部需求確實偏弱,更惹來「拿掉豬以後就是通縮」的憂慮。
觀當局解釋,6月有618促銷等季節性及比較基數等因素影響,且在國家支持汽車及家電等消費的政策之下,汽車與家電等耐用品價格持續下跌。雖然6月豬價回升,但其他食品價格回落。若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因素,核心CPI按年升幅與5月持平。反正就是,整體狀況未至於急速惡化,但也須及時正視不足。
再看反映生產成本的6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減幅符預期,但已連續21個月下跌,而按季由5月0.2%轉為下跌0.2%,上半年PPI亦跌2.1%,一定程度反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以及部分本地工業品市場需求不足等。事實上,若企業延遲投資,居民延遲消費,當局不可能繼續堅持說不存在通縮風險。也許,全球都關注中國潛在的通縮問題,都率先應對中國產能出海造成的傾銷情況,針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以保障本地業者生計。
目前,當局已針對工業消費品推出以舊換新政策,協助有序消化產能。不過,以汽車業為例,減價促銷必將引發行業淘汰賽,外資車廠陸續退場,內地車廠則鬥燒錢必有盡時,有技術及產能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的行業巨挈還好,單靠內銷市場的業者只怕今年年關難過。
內地物價低,意味居民生活成本相對便宜,在經濟調整下有助緩減生活壓力。但若物價低迷的現象長期持續,甚至惡化,最怕伴隨而來是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的通縮螺旋。
此情此景,說明當局有必要加大宏觀政策力度來刺激內部需求。一方面,低通脹與債務受控,為當局降準減息帶來操作空間;但另方面,美國利率與美元走勢不明朗,人民幣貶值壓力不消,中美息差的考慮,對匯率穩定構成風險,為當局施加更多刺激政策帶來掣肘。
面對如此複雜多變的環境,除了在財政及貨幣政策方面着手之外,放開金融領域,推動服務業需求,為內需注入新動力,並盡快讓樓市運作重納正軌,穩定市場預期,都是重中之重,且看下半年能否在這些領域作出突破。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