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商品分析:金銀價格變動涉4因素

在市場規模有別下,白銀的波動性高於黃金。 在市場規模有別下,白銀的波動性高於黃金。
在市場規模有別下,白銀的波動性高於黃金。
大約2600年前,利底亞王國鑄造世界上首批金幣和銀幣。為此,利底亞國王Alyattes及其繼任者Croesus確立世界上首個兌換率──金銀兌換比率。就如任何貨幣兌換率一樣,每安士黃金可購買的白銀數量由需求及供給因素共同驅動,金銀兌換比率並非不變。
遺憾的是,大家沒有可以追溯古代金銀兌換比率的時間序列,現時擁有自1974年12月31日黃金期貨推出以來的數據。由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每安士黃金可以買到的白銀數量在17至123安士之間。
除了貨幣政策影響之外,金銀價格比率似乎還受到另外4個因素影響,分別是相對波動率與白銀貝塔(Beta)、製造需求與技術變革、黃金作為貨幣資產的用途,以及供給面動態。
白銀受惠能源轉型
首先,相對波動率與白銀Beta方面,借用股市的說法,白銀是黃金的高Beta版本。白銀和黃金的價格通常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自2004年以來,黃金和白銀每日價格變動的一年滾動相關系數一直徘徊於+0.8上下。另外,白銀的波動性高於黃金,因此當金價上漲時,銀價的上漲幅度更大,從而會拉低金銀價格比率。相比之下,在黃金熊市期間,金銀價格比率往往會上升。
其次,製造需求和技術變革的影響。令人疑惑的是,雖然今年以來黃金和白銀價格均上漲,金價已創下2,450美元的歷史新高,而銀價卻依舊比其在1980年和2011年的兩次峰值低出40%(儘管白銀自2020年以來的漲幅高於黃金),其中原因可能在於技術的進步。
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利底亞人鑄造第一批金幣和銀幣之前,這兩種金屬就已用於製作首飾:白銀的使用大約始於公元前2500年,而黃金的使用則始於公元前4500年。直到今天,這兩種金屬的主要用途仍是製作首飾。然而,本世紀以來,白銀受到了兩波技術發展的衝擊:數碼化革命與能源轉型,兩者都對金銀價格比率產生影響。
1999年,攝影行業消耗了2.677億金衡安士的白銀,佔當年全球白銀總供應量的36.6%。到2023年,由於數碼攝影興起,攝影行業僅消耗2,320萬安士的白銀,約佔當年白銀總供應量的2.3%。然而,白銀方面的利好消息是,白銀在能源轉型中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在過去幾年中,太陽能電池板對白銀的需求強勁增長,佔2023年白銀需求總量的20%,而在1999年,該領域的需求幾乎為零。太陽能電池板部分解釋了自2020年以來銀價相對於金價的回升。
再者,黃金與全球貨幣政策。全球各地央行都將黃金視為一種貨幣,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白銀。這些央行共持有36,700公噸黃金,相當於12億金衡安士或13年的全球開採總量。此外,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地央行每年都是黃金的淨買家。
央行購金助推高價格
2009年以來央行購買黃金的情況,與其在1982至2007年期間成為淨賣家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央行增加黃金儲備的舉動表明,其希望擁有硬資產來補充美元、歐元、日圓和其他法定貨幣的外匯儲備,並且這一觀點似乎因2009年以來的間歇性量化寬鬆政策,以及金融制裁措施的使用增多而被進一步強化。央行的購買會直接影響金價,而對銀價的提振效應則是通過黃金市場間接產生。
最後,影響價格比率的供給側因素。央行購買黃金的舉動會減少公眾可獲得的黃金數量。在過去的10年中,央行的買入量相當於每年從黃金市場中抽走了新開採供應量的8至20%,這或許能解釋為何2011至2020年期間金銀價格比率會顯著上升,以及為何時至今日,該比率仍維持在2011年水平的兩倍左右。
扣除官方買入部分後,黃金總供應量自2003年以來一直處於停滯狀態。與此同時,白銀開採供應量在2016年達到峰值,黃金開採供應量則在翌年達到峰值。新增供應量進入市場的速度慢於以往,這可能對黃金和白銀都是利好信號。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