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視野:環球供需變化牽制油價

疫情過後內地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抑制原油需求。 疫情過後內地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抑制原油需求。
疫情過後內地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抑制原油需求。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國(OPEC+)自2022年初後每日減產360萬桶原油,同時黑海地區及中東的衝突改變石油貿易航線,以往經管道或船舶運往歐洲的俄國原油,現要繞道非洲輸往印度及中國。雖然存在上述因素,當前油價仍遠低於兩年前,是甚麼因素在遏抑油價上升?
華經濟復甦弱 減消耗
首先,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過去30年,由石油淨出口國轉為每日進口1,000萬桶石油的淨進口國。然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最近的完整年度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原油消耗量出現25年來的首次按年下降。
當2022年底中國取消防疫限制措施時,市場料中國經濟增長迎來強勁反彈,惟反彈預期至今未兌現。去年經濟增長仍然乏力,而今年首季度衡量鐵路貨運量、發電量和新增銀行貸款的指標按年增長率進一步放緩至約3.6%。
此外,去年中國汽車銷售總量中有35至40%為電動車,電動車在中國及全球其他市場的佔有率持續攀升,亦抑制原油需求增長。電動車的出現凸顯追求更高燃油效率的發展趨勢,該趨勢凝聚半個世紀以來的技術成果。
汽車業革新降燃油需求
此外,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需求飆升,為石油供應帶來另一種衝擊,汽車行業迎來第二次革命。供應危機推動油價由1998年的每桶12美元,升至2008年的140美元。這是一場發動機技術革命,成果包括提升內燃機效率、混合動力汽車面世和普及,以及2010年代電動車的誕生及推廣。到2022年,汽車平均動力幾乎是1975年車型的兩倍,而耗油量僅1975年車型的一半。
平均來說,汽車保有年限約12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資料顯示,由2010至2022年,美國市場銷售汽車的平均行駛里程由每加侖22.6英里升至每加侖26.35英里,燃油經濟性提升16.7%。若假設每年有十二分之一的車輛換新,意味在行駛相同里程的情況下,所有車輛耗油量比上一年減少1.25%。
其次,是美國原油供應增長,該國原油產量已突破每日1,300萬桶。美國增產替代OPEC+約三分之一減產規模,令原油及成品油庫存維持在近年平均水平。
最後一個不利油價的因素是,駕車里程比以前縮短。雖然美國人口規模增長3%,惟今年1月美國司機的行駛里程總數卻比2020年1月減少1%。雖然其他國家的資料沒有美國資料新,惟不難假設,美國民眾並非全球唯一發現網上購物及居家辦公好處的人,通常會令燃油需求下降。
因此,地緣政治因素(或刺激油價上漲)與經濟力量(消極面多過積極面)兩種因素並存下,石油市場現時似乎保持平衡。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