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信貸放緩 經濟堪憂

人民幣匯價續受壓,在岸價處7個月新低。 人民幣匯價續受壓,在岸價處7個月新低。
人民幣匯價續受壓,在岸價處7個月新低。
M1跌逾4%破紀錄 M2增速縮至7%新低
內地當局刻意繼續給金融數據「擠水分」下,5月信貸表現全遜預期。截至5月底,被視為流動性好壞的狹義貨幣(M1)按年跌幅加劇至4.2%,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勢,廣義貨幣(M2)按年增幅亦進一步縮至7%,續創新低,兩者相減的「剪刀差」擴大至11.2%,市場通常視之為需求疲弱、經濟復甦放緩信號。不過,中國人民銀行旗下官媒周五數據公布前發功,在題為「如何理解M1增速?」一文中,揚言M1有望擺脫負增長。
首5月社融增量14.8萬億
人行昨收市公布,初步統計首5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少2.52萬億元,而首5個月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14萬億元。據此計算,5月新增社會融資為2.07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約9,500億元,分別低於市場預期的2.2萬億元及12,550億元,後者更較去年同期大減三成。外媒分析指,不足萬億元的新增貸款或顯示家庭仍在持續去槓桿。
業界早已預期最新信貸數據將按月回升,但問題是貨幣供應數據持續偏弱,引來外界深度注視,繼而觸動官媒神經。昨日官媒在文章引述多位專家意見指,上半年在金融業「擠水分」、財政發力較慢等因素綜合影響下,M1增速下行,此現象並非企業預期偏弱的單一因素影響。更深層面來看,M1統計口徑不包含居民活期存款,使M1對企業活期存款變動更為敏感。
該文引述中金報告指,M1本質特徵是直接可用於支付的金融工具,其統計口徑會受到金融創新和監管變化的影響。業內人士分析稱,4月底止M1規模為66.01萬億元,按年減1.4%。如果將個人活期存款加入M1統計當中,則4月底規模為104.8萬億元,按年增0.6%。
分析師估M1存在回升動力
同時,平安証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璐指,4月由於「手工補息」(向客戶承諾或支付高於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利息補貼)高息攬儲行為受到約束,才造成M1快速回落。內媒解讀5月金融數據時續沿用此原因,認為M1按年下降與規範「手工補息」及存款分流因素有關,而M2增速放緩則受去年高基數擾動、「擠水分」及階段性因素影響。
更重要是,未來M1存在回升動力。劉璐指,歷來商品房銷售增速和M1增速有明顯相關性,基本邏輯是居民購買商品房的過程中,居民儲蓄存款直接轉化為企業活期存款,從而帶動M1增長;政府發債並支出以後將形成實體部門的收入與存款,亦會帶動M1回升。中國財政部昨首次發行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票面利率由承銷團進行競爭性招標後確定為2.53厘。
即使官媒提前發聲反映人行試圖穩定市場信心,但人行可能不願貿然加快降息步伐,主要是考慮到降息對人民幣匯率的潛在影響。昨由官方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報7.1151,按日跌29點子,創近5個月低位;人民幣在岸價下午4時30分報7.2557,亦為7個月來新低,離岸價更低見7.2751,每百港元兌約93.13元人民幣。
5月內地金融數據遜預期5月內地金融數據遜預期
5月內地金融數據遜預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