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優質高息股博財息兼收
憧憬美年內調低利率 投資宜進可攻退可守
恒生指數自4月下旬開始轉強,由接近萬六點水平一口氣衝上19,700點,近日則回落至萬八水平爭持。部分投資者或有感大市短期累積升幅不少,現水平才追入可能高處不勝寒,轉吼高息股可能仍屬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隨着美國聯儲局今年仍有望減息,高息股的息差優勢將更趨明顯。
勿只睇息率 盈利須穩增
中信銀行(國際)個人及商務銀行業務投資主管張浩恩表示,整體而言,高息環境持續將有利吸引資金流入股息相對較高的股份,但同時要注意公司過去派發股息的穩定性,在高息環境下,能維持派發股息,甚至增加派發股息,將代表公司財務狀況相對良好及穩定。此外,不要過度追求派發高息,某些高息股某程度只屬「債券替代品」,缺乏盈利增長,在高息環境下股價表現欠奉,例如一些公用事業企業;至於一些房託企業則要注意其租金收入會否受到當地經濟、消費等因素所影響。
馬銀證券(香港)零售研究部主管李韻儀提醒,選擇高息股不要盲目只看往績息率,還要看盈利能否維持穩定增長、派息水平會否改變、股價是否波動等因素。故此,投資者應尋找一些盈利比較穩健、股價波動或下跌空間相對較少的股份。
國策振估值 中特估可吼
永豐金證券(亞洲)金融商品交易部主管及研究部主管麥嘉嘉認同,投資高息股的相對優勢仍然存在,但要選擇優質高息股,尤其看好「中特高息股」,因現時國策的主流是致力提升央企估值,「中特估」概念值得關注,而高股息是「中特估」的核心投資價值。
港股中有多隻股份具較高股息率,以下剖析部分股份的投資價值。
周大福:全年銷售看升 望豪派息
港資金飾珠寶零售龍頭周大福(01929)被視為高息股之一,因集團在去年度盈利倒退下仍豪派息,令市場憧憬集團今年在派息上依然「疏爽」。
集團2023財年盈利按年跌兩成,收入按年跌4.3%,但維持派末期息每股0.28元兼派特別息0.72元。在2024財年,周大福已派發每股0.25元中期息,較上一個年度的中期息增加13.6%,並將於本月13日發布最新業績。惟投資者亦要留意,集團近日正調整資源配置,包括對深圳廠區部分部門調整與重新規劃,把部分生產部門遷往廣東順德廠區,且看市場短期如何消化相關消息。
審慎擴張可保現金流
滙豐證券研究報告指,周大福截至今年3月底止2023至2024財年珠寶消費保持韌性,集團的總零售銷貨價值增長表現優於內地及港澳行業平均。該行預計,集團全年度收入將按年增加15.6%,達到管理層預測的目標上限。同時,由於集團審慎的擴張策略可確保穩定的盈利和強勁的自由現金流,從而支撐股息率,故維持集團的「買入」評級。
惟李韻儀表示,周大福截至今年3月底止第四財季內地及港澳市場同店銷售增長遜預期。季內,集團內地淨關閉89個銷售點,亦未能達到早前訂立的目標。而本地4月零售業總銷貨值跌幅擴大。考慮到同店銷售放緩的趨勢、謹慎的開店目標及經營環境難以明顯改善的情況下,預料股價持續疲弱,故此即使現時集團預計股息率高於6厘,但仍然不吸引。
滙控:股息率9厘 淨息收入看俏
滙豐控股(00005)早前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業績,列帳基準稅前盈利126.5億美元,按年跌1.83%,派第一次股息每股0.1美元,連同出售加拿大業務所得0.21美元的特別股息,合共每股派0.31美元。滙控公布業績後,股價輾轉做好,高位突破70元,最新股息率仍逾9厘。
平保擬減磅 投資者卻步
不過,近日阻礙滙控升勢的一大因素是有傳中國平安(02318)正考慮進一步減持滙控股份,選項可能是直接在公開市場出售,或尋找有能力的買家,例如由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或者其他超級富豪投資者接貨。目前平保持有15.02億股滙豐,總價值約千億元,或多或少令投資者不敢貿然入市或加倉。即使其後有報道引述一位接近中國平安資產管理的消息人士表示,平安資管將繼續持有對滙控的投資,但消息暫對股價表現幫助不大。
李韻儀表示,滙控今年首季業績優於市場預期,主要由於淨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較市場預期為高。集團管理層表示2024年的目標派息比率維持在50%,目標為實現15%的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儘管本年下半年美國仍有減息的機會,但對本年集團利息收入的影響或不明顯,相信股價於下半年仍能跑贏大市。
另有分析指,在高息環境短期仍持續下,滙控仍可受惠淨利息收入有上行空間,加上股份回購計劃支持,後市不宜看得太淡。
領展:港零售弱 股價短期或整固
中證監早前公布,擬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納入滬深港通,藉以進一步擴大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意味個別在港上市REITs日後將新增潛在北水水源。
其中,領展房產基金(00823)已是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成分股,符合港股通納入資格,加上美國聯儲局有機會在今年內減息,對息口敏感的REITs預期能整體受惠。
股息率料降至5.9厘
然而,瑞銀研究報告把領展投資評級由「買入」連降兩級至「沽售」,提到領展儘管有望納入港股通,而且在2024財年股息率達到7厘,惟由於港人結構性北上消費、平價融資將快結束,令領展2024至2027財年的每單位分派年均下跌7%,預計2026財年股息率會跌至5.9厘。
李韻儀指,領展超過七成收入來自香港,故此港人北上消費持續,對領展旗下部分地區商場及未來收入料有負面影響。在考慮集團未來融資成本上升,領展3.0轉型之路充滿挑戰,即使往績息率超過7厘,但料股價反彈空間有限。
麥嘉嘉表示,領展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57%收入來自香港零售及辦公室業務,18%收入來自香港停車場及相關業務,13%收入海外零售及辦公室業務,僅12%收入來自內地零售、辦公室及物流物業,宏觀上需注意港人北上目前來看是一個中期趨勢,香港零售市場氣氛疲弱,公司從中受益較小。幸而,集團債務穩定,資產負債率在同業中處於較低水平,預計有持續的派息能力。
麥氏指,領展中長期將透過積極管理物業組合、投資項目、資本和資產,為基金單位持有人帶來穩定的回報。集團穩健的資產負債表為其帶來可推動集團增長的併購機會。
不過,她稱受累擔心港人北上消費趨勢持續,令本港零售市道疲弱,加上2026至2027年是集團債務高峰期,融資成本可能上升,股價短期或需整固。
中海油:局勢不穩油價漲 帶動營收
國務院國資委今年初宣布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關注、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運用市場化的增持、回購等手段來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來更好地回報投資者。自此,包括中國海洋石油(00883)在內的一眾「中特估」普遍跑贏大市。
中海油早前高見21.75元的上市以來新高,目前股息率約6厘。集團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錄397.19億元人民幣,按年升23.7%,每股盈利0.84元人民幣。
麥嘉嘉表示,全球運輸費用今年以來持續增加,部分原因是去年第四季爆發「紅海危機」,地緣局勢惡化,刺激油價反覆向上,中海油營收亦從中受益。惟要注意未來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國(OPEC+)計劃從今年10月起逐步解除自願減產,潛在的原油供應增加將影響油價表現。
資產負債率低過同業
李韻儀指,石油股今年上半年跑贏大市,主要原因是中東局勢不明朗,油價攀升,估值低而股息高。由於中海油近年加強成本控制,去年桶油主要成本為28.83美元,加上集團產量持續提升,相信未來盈利仍能維持增長。不過,集團股價已創歷史新高,建議待股價回落至50天平均線才分注吸納。
建行:勢受惠港股通減免股息稅
不過,帶起近期建行股價的因素是有傳中央正考慮豁免內地投資者經港股通持有港股,所獲股息所須繳納的20%股息稅,以避免雙重徵稅。儘管有關措施未有最終決定,但潛在受惠股已相繼被炒起。
待股價回調逾10%吸納
麥嘉嘉指,倘若措施落實,H股與A股的稅後收益率差距將擴大,而內銀股中,建行A股與H股的股息率為4大內銀中最闊,有望為建行帶來較大利好。再者,建行營收盈利穩步增長,信貸投放景氣度高,住房租賃、綠色金融、普惠涉農等特色業務的發展態勢良好。伴隨着宏觀經濟景氣度逐步回暖,有效信貸需求修復,疊加資產負債結構持續調優,建行是其中一隻值得關注的「中特估」。
李韻儀表示,內銀股今年表現跑贏大市,主要原因是板塊估值低、股息高,加上市場憧憬港股通股息稅減免,吸引一眾資金流入。惟她提醒,過去數年內銀股的表現多數都是區間上落,由於現時內銀股已在區間上限,相信再上升的空間有限,建議待股價回落10至20%才分注吸納。
新地:溢利增 派息比率望達50%
新鴻基地產(00016)截至去年12月底止中期業績,股東應佔溢利91.45億元,按年增長8.7%。每股盈利3.16元,中期息派0.95元,按年減少24%。
新地早前公布,與23家內地、國際及本地金融機構簽訂一筆230億元的5年期銀團貸款協議,部分款項將用作債項再融資,其餘則作日常營運資金。集團管理層指,新地在香港的出租物業組合總樓面面積超過3,000萬方呎,另隨着南京國金中心商場部分開始試業,內地出租物業組合的總樓面面積已經增加至約2,000萬方呎。集團2023至2024財政年度的預計淨租金收入將超過192億元。
李韻儀指出,香港私人住宅表現疲弱,零售表現表現不濟,集團兩大支柱難以在短期內見到明顯改善。加上內地房地產市道疲弱,同時影響新地未來的盈利表現。
她又稱,集團管理層表示2024年派息比率將維持在40至50%,如盈利下降,派息比率可能達到50%,以維持較高息水平。鑑於盈利前景不明朗,即使高息,但也難支撐股價。
零售租金預期續升
麥嘉嘉表示,新地預期個人遊放寬將有助零售業進一步復甦,並預計零售租金將於下半年繼續錄得增長。然而,港人北上與海外消費熱潮下,商舖經營困難,地產商的零售租金收入亦會受累,疊加短期息率環境仍然偏高,本地地產股將面對較大的調整壓力,建議投資者先行觀望,不要貿然進場。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