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脫鈎不實際 美關大門代價高

雖然美國不斷加大打壓中國的力度,惟從近期中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可見,整體復甦正加快,尤其是民營經濟加速增長,以及出口持續展現強勢,反映中國的製造業升級改造取得成效,商品行銷全球,加上人民幣匯價走軟,加強綜合競爭力,令外貿好景重現。美國以推動與華脫鈎來鞏固霸權的做法,根本行不通,既有違自由貿易主義的做法,阻止中國崛起只會徒勞,更加速全球改革以美元體系主導的運作模式,削弱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發展的優勢,結果就是搬石砸腳!
綜觀近期內地經濟數據,反映民營經濟景氣的非官方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均向好,意味中小微企業景氣度回升,將逐步傳導至就業、消費及投資等領域。結合今年以來,內地採取偏寬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並逐步放鬆房地產的調控措施,未來整體景氣有望持續改善。
再看最新公布的出口數據,汽車出海進度加快,證明中國電動車在國際市場具備競爭力。雖然美國已針對這一問題,向華電動車及電池產品加徵關稅,歐洲亦似乎會跟緊美國做法,預示中國電動車出口或會受阻。不過,中國電動車成功進入海外市場,靠的是高性價比,美國車企也自知以自身現有的供應鏈和技術,無法製造出能與中國同業競爭的產品。美國以加稅阻中國車進口,但並無法阻止中國車出口其他市場,更要面臨中國反制,影響美企在中國這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最終孰得孰失,其實白宮心裏有數,只是車企員工及其家庭擁有可觀的選票,拜登為着在大選中爭取連任,得大打中國牌,以回應保障美國人飯碗的訴求;卻沒計及美國車企在華發展一旦受挫,將對美國汽車工業造成更大損失,美國人飯碗不是別人搶走,而是給政客打翻。
過去中國汽車業未能掌握生產技術,靠開放市場,讓外資車企來華設廠,以市場換取生產技術,以勞動力換取出口產值。能令中國汽車工業更上層樓的,是中國對汽車產業的規劃,過去十多年積極推動電動化製造研發、市場拓展,並完善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成功建立具規模的內銷市場,再靠高質量及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打開海外市場,這麼一個製造業升級改造的大工程,憑美國的體制實不可能在短時間趕上來。美國政客選擇暴力改變自由貿易規則,寧可加徵重稅變相關門將華貨拒諸於門外,卻同時放棄利用中國在新能源產業所創造的有形和無形資產,來促進自身產業改革及能源轉型等效益,既無益於提升本地產業競爭力,自然也要承受不進則退的惡果。
如今中國汽車業正向智能、網聯、新能源三方向轉型,朝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要知道,人工智能的研發,除了晶片,還須有大數據、大市場應用作配合,汽車智能化將是完美的體現。美國要是選擇關上大門來鬥爭,汽車工業在智能化發展滯後,這場中美汽車戰的優勝劣敗趨勢將更明朗,延伸出的是在新經濟話語權的得與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